四是展會推介。從第83屆廣交會開始派員在德國、英國、美國、意大利等國際知名博覽會上設攤推介廣交會,與國外參展商、客商近距離、麵對麵接觸,宣傳效果明顯。第85屆至第87屆四屆廣交會,平均有7.21%的客商從展會推介上了解廣交會的信息。
五是加大對招商和對外宣傳的投入。每屆交易會投入200萬元以上,使到會客商實現穩定增長。
(五)加大對會展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
從1994年第76屆廣交會的組展方式實行重大改革後,商會走上了廣交會前台,承擔了行業服務協調的職能,把“嚴禁假冒偽劣商品參展,嚴禁商標侵權”作為維護和改善廣交會秩序的一項重要內容。從第80屆廣交會開始,大會逐步強化相應措施,以維護廣交會的良好成交秩序。第82屆外經貿部條法司首次派員參加廣交會。第83屆首次邀請國家和廣東省、廣州市商標局、專利局和版權局同誌駐會協助工作。1999年第85屆投訴接待站正式成立,負責查處擾亂和破壞成交秩序的違規行為,查處商標、專利、版權等知識產權侵權行為,嚴肅大會紀律。2001年第89屆廣交會製定並發布了《關於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打擊商標侵權行為的公告》和《關於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打擊專利侵權行為的公告》,充分發揮駐會專利管理部門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的作用。
經過多年探索,廣交會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適合展會實際情況的知識產權保護體係,對維護正常的貿易成交,提高和改善服務質量,促進廣交會的可持續發展起到了保駕護航的作用。
三、對中國—東盟博覽會的啟示
廣交會的持續、快速成長,對新辦的中國—東盟博覽會具有重要的借鑒作用。
(一)加快中國—東盟博覽會基礎設施及配套設施建設,全方位提升優質服務
廣交會參展規模不斷擴大,對展館的要求不斷提高,為此曾幾易其址。而廣交會的每一次擴建、遷址,成交額都呈上升趨勢,促進了業務的發展。針對中國—東盟博覽會展館硬件和軟件設施的不足,以下幾方麵有待進一步改進和完善:一是改進展館的飲食供應。結合實際需要,引進供應商競爭機製,提供多元化、國際化的菜色口味,以滿足不同國家和地區客商的需要。二是加強展館的治安工作,加大安保投入,配備足夠的有實力的專業保安人員,多設置一些安全檢查入口,以保證進出展覽的順暢,避免擁擠的狀況。三是改善交通。通過多種方式解決參會人士從住宿地到展館交通不便的問題。可以借鑒廣交會的做法,由各酒店派車接送。此外,增設停車場,提高公交車和出租車司機的素質和服務水平。四是繼續改善住宿條件及服務水平。五是加強信息披露與溝通。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對展會的有關信息進行分析、處理、發布,使參展者、觀眾和展會組織者隨時了解參展商品的供求狀況、新產品的開發信息、參展商和觀眾的身份特征,增強展會的信息交流、發布功能。這些功能越大,對參展商和觀眾的吸引力就越大。
(二)加大國際市場開拓力度,不斷優化客源結構
如何實現到會客商數量的持續增長和客源結構的優化,是新興展會都要麵對並急需解決的問題。尤其是客源結構的優化更是實現展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從中國—東盟博覽會的客源結構來看,需要加大國際市場開拓力度,進一步優化客源結構。可以從以下幾方麵著手。
1.深入調研,加大對世界各國客商的邀請力度
廣交會成功的因素之一就是源於它的人氣興旺,並且在保持客商數量穩定增長的同時,通過一係列卓有成效的招商招展工作,提高客商的“含金量”。中國—東盟博覽會應充分發揮政府和市場兩個積極性,深入調研,加強優質客商邀請工作。一是通過對各國(地區)客戶與會的整體數據進行分析,把握該國(地區)客戶的整體構成和采購特點。二是通過我駐外使(領)館經商處(室)加強對國外重要的博覽會、重要工商團體、國際大型百貨連鎖店的了解,積極、主動宣傳推介博覽會,提高博覽會的知名度。三是通過與外經貿部地區司分管各地區聯係,掌握我國對各國(地區)的經貿政策,進一步了解有關國家和地區的經貿情況。四是通過與重要工商團體的聯係充分發揮國外重要工商團體、行業公司、連鎖企業駐華辦事處的作用,及時掌握動態,通過他們與總部進行業務聯係。五是通過與重點國際連鎖企業聯係,根據所了解的采購類別情況,推薦相關的研討會信息、有針對性的寄發相關資料。同時,鼓勵其在博覽會期間舉行供需見麵會或研討會。六是掌握各國(地區)主要新聞媒體和知名網站概況,對中國—東盟博覽會投放廣告情況及效果進行分析。七是通過掌握各國大客戶、老客戶的基本情況,了解其到會規律和采購規律。八是通過掌握國際知名博覽會的動態,尋找在國際知名博覽會上加強中國—東盟博覽會宣傳的途徑,學習借鑒他人成功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