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優化廣西產業結構,大力發展有區域特色和比較優勢的主導產業群
1.主導產業群支撐區域經濟
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的發展要靠主導產業帶動,而主導產業不是孤立地發展起來的。隨著經濟規模的擴大和分工的深化,單個主導產業帶動整個經濟發展的情況越來越少。更多的是,由多個主導產業聯成的綜合共同體帶動經濟發展。主導部門同與它有聯係的若幹部門一起構成“主導部門綜合體係”,或稱主導產業群。根據羅斯托的經濟成長理論,從近代第一次產業革命以來各主要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來看,先後出現了五個主導產業及其群體,它們之間的關係非常緊密,層層遞進,又互為支撐。
廣西適應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和中國—東盟博覽會的發展,推進產業結構調整,要側重從主導產業入手,並且通過重點培育和發展若幹個主導產業部門,構建“主導產業綜合體係”,來大力提升廣西產業在國內國際市場的整體競爭實力。
根據廣西各類產業在地區經濟中的地位、比較優勢以及國內國際產業發展形勢等因素,今後一個時期,廣西應重點培育由8大產業構成的主導產業群:
(1)機械工業;
(2)製糖、食品工業;
(3)能源工業;
(4)物流產業;
(5)有色金屬工業;
(6)醫藥工業;
(7)化學工業;
(8)生物技術產業。
2.加快廣西主導產業群發展的基本設想
(1)總體思路。
2006~2020年是我國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在這樣重要關鍵的曆史時期,廣西8大主導產業肩負著率領全區國民經濟走向全麵振興、加速發展的重大曆史使命,8大主導產業必須首先實現跨越式發展。這就決定了8大主導產業的發展必須采取非常規戰略。
一是以新型工業化道路為指導,樹立科學發展觀,進一步優化提升各主導產業內部的產業結構、產品結構和企業組織結構,推進各主導產業現代化、高技術化;
二是以市場發展為導向,大力發展壯大8大主導產業大型龍頭企業集群,並根據專業化分工協作內在要求,引導廣大中小企業向專業化生產方向發展,形成產業內部凝聚力強的集聚效應顯著的8大主導產業簇群;
三是跟蹤國內外高技術發展方向,強化自主創新和國際科技合作,培育產業技術體係,攻克8大主導產業關鍵技術的瓶頸製約,實現產業技術的跨越式發展,帶動8大主導產業的全麵升級和快速發展壯大;
四是8大主導產業與國民經濟其他部門互動共生,延伸上遊、下遊產業鏈,強化建設8大主導產業的原材料基地、深加工基地和出口貿易基地,促進8大主導產業與國民經濟其他部門的和諧、健康、統籌、可持續快速發展。
(2)主要目標。
2006~2010年,引進、攻克一批主導產業關鍵技術,開發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國際競爭力的拳頭產品,提升廣西主導產業國內國際競爭力;通過產業重組、重點扶持,優化主導產業體係,發展一批新的主導產業大中型企業,主導產業規模效應得到極大提升。
到2020年,8大主導產業內部產業結構、產品結構和產業組織結構得到明顯優化,主導產業區域創新網絡健全完善起來,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優勢的主導產業市場體係建立起來,主導產業群對廣西經濟社會發展的擴散效應顯著發揮,對廣西全麵建設小康社會作出重大貢獻。
(3)發展方向和建議。
首先,重點推進主導產業群高技術化、現代化、規模化、國際化;
其次,重點發展對主導產業群發展起支撐作用的重大項目、重大關鍵技術、拳頭產品及其產業化;
第三,重點發展主導產業群高附加值的深加工產業、綜合利用產業;
第四,加強以企業為主體的主導產業群技術創新體係建設,建立開放、競爭、協作、高效、網絡化的主導產業群技術創新體係;
第五,樹立和實踐科學發展觀,主導產業群發展生態化、可持續化;
第六,突出重點,抓大企業,抓大項目,抓關鍵技術,抓基礎建設,抓骨幹企業和重要新經濟增長點的培植。
(二)大力構築中國—東盟東線國際經濟走廊
中國—東盟東線國際經濟走廊,主要是指經由香港起點,經廣州、南寧、越南河內、老撾萬象,到達泰國曼穀等主要城市的區域性國際經濟大通道。它是一條橫貫中國、越南、老撾、泰國等國家的亞洲重要經濟走廊,在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中具有重要經濟地位,是廣西參與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的重大發展平台。加快中國—東盟東線國際經濟走廊的開發和建設,可以進一步密切中國與東盟各國的經濟交往與合作。中國—東盟博覽會居於中國—東盟東線國際經濟走廊中的“要道”地位,將得到充分顯示與發揮,中國—東盟博覽會將會因中國—東盟東線這條國際經濟大通道繁榮興旺起來後,帶來巨大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而更加活躍、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