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中國—東盟博覽會政府行為的創新(2)(3 / 3)

(2)在活動的準備期間。

與會人員訂房服務;

全方位協調的後勤服務,包括交通、登記、翻譯、辦公室支持,在某些情況下,與專業會議組織者(PCO)或舉辦地管理公司(DMC)一起提供這些服務;

在主要的入口處設立與會人員“迎賓台”;

宣傳和公關上的支持,以盡量提高與會人員的數量,並增強對舉辦地的會議地點的了解;

為與會人員提供信息;

策劃陪同人員的會議活動、社會活動項目和會前、會後旅遊;

安排與地方會議服務公司和活動組織的接觸。

(3)在活動期間。

歡迎和相互認識;

公關上的支持;

提供旅遊信息。

(4)在活動結束之後。

會後評價和跟蹤研究;

對舉辦地主辦下一次會議提供谘詢。

廣西舉辦中國—東盟博覽會剛剛起步,在加強和改進博覽會產品供給與服務上,政府任重道遠。

(三)政府加強博覽會產品供給創造的方式和對策

1.增加政府對博覽會產品供給的投入

在首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上,博覽會展位產品供不應求,最終供應的達到2500多個。但與需求相比,差距較大,一些廣西本地企業預訂的展位被迫取消。雖然第二屆博覽會展位增加到3300個,但仍然供不應求。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進程的加快推進,中國與東盟之間貿易總額的不斷擴大,以及中國—東盟博覽會影響力的不斷提升,博覽會規模將不斷擴大,展位供求矛盾將會更加突出,展位產品供給短缺將會成為製約中國—東盟博覽會戰略發展比較突出的“瓶頸”問題。因此,各級政府應把籌集資金,擴建南寧國際會展中心,作為中長期的一項重大決策來謀劃。

2.做好政府對博覽會產品供給結構優化的決策工作

每年一屆舉辦博覽會,其主題產品需要不斷創新,才能保持對客戶的吸引力。在這方麵,政府應當負起決策組織者之責。

3.強化各部門政府職責範圍內的會展政府服務,推行優質政府服務包行動

博覽會涉及許多地方政府部門,它們提供的政府服務質量,是博覽會整體產品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博覽會品牌培植與戰略發展關係很大。建議切實加強展會政府服務工作,引入服務行業的服務管理理念與技術,例如服務包技術,開展優質政府服務行動,不斷提高中國—東盟博覽會的政府服務水平。

服務業的服務包(ServicePackage)概念,主要是指在某種環境下提供一係列產品和服務的組合。包括支持性設施、輔助物品、顯性服務、隱性服務等4個基本特征,評價標準。

支持性設施。在提供服務前必須到位的物質資源。如展廳、展位。

輔助物品。顧客購買和消費的物質產品,或是顧客自備的物品。

顯性服務。那些可以用感官察覺到的和構成服務基本或本質特性的利益。比如:展會接待服務、信息服務等。

隱性服務。顧客能模糊感到服務帶來的精神上的收獲,或服務的非本質特性。例如,展會品牌、服務過程等。

三、為博覽會戰略發展提供政策支撐

各級政府為博覽會戰略發展提供政策支撐,是政府行為創新的重要內容。

(一)國外會展政策扶持借鑒

1.德國

德國是世界會展強國。在展覽規模上,全球前5大展覽會中有3個在德國的漢諾威舉行。其中,從1947年開始建立的漢諾威博覽會是世界上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博覽會。據2002年統計,德國共擁有展覽麵積250萬平方米,約占世界展覽總麵積的20%左右。目前全國擁有23個大型展覽中心,其中,室內展出麵積超過10萬平方米的有8個,超過5萬平方米的有5個。在世界上最大的10個展覽場地中,有5個位於德國。以展館麵積計,德國的法蘭克福展覽有限公司在全球展覽業中排位第三。國際上每年共舉辦約150個大型、著名的國際博覽會,其中130個左右是在德國。漢諾威每年舉辦幾十個國際展覽大會。

德國會展產業經過長期的發展,已經相當成熟,基本形成了一整套設施完善、服務體係科學、專業水平較高的會展產業體係。德國為會展產業的發展提供了一係列政策支持。

(1)把展覽業列為支柱產業。在德國許多城市,如法蘭克福、科隆、慕尼黑、杜塞爾多夫、紐倫堡、斯圖加特、柏林和萊比錫等都將展覽業作為支柱產業加以扶持,不僅興建了規模龐大的展館,還出台了一係列鼓勵措施和優惠政策,吸引展會組織者和參展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