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中國—東盟博覽會戰略發展(2)(3 / 3)

3.可以使博覽會贏得客戶和消費者

核心競爭力的本質是與眾不同。擁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所生產經營的產品,會在諸多方麵與競爭對手的同類產品相比,具有顯著差異性。主要體現在產品質量、功能特點、運輸/服務等方麵。本田汽車之所以在全球具有核心競爭力,就在於本田在生產世界一流的發動機和傳動係統方麵的能力為用戶提供了新價值:省油,易發動,易加速,噪音低以及振動小。所以,用戶在眾多品牌中選擇了本田汽車。廣交會之所以長期穩坐“中國第一展”,原因就在於其中國老字號、不斷創新能力、優質服務等核心競爭力要素在起關鍵性作用。這也是廣交會不斷發展壯大的根本秘訣。

培植品牌展會核心競爭力,還可以提升產品價值,增大企業無形資產,使企業獲得超額收益和利益。

因此,中國—東盟博覽會在戰略發展中,要把培植品牌展會核心競爭力作為一項戰略任務予以推進。

五、推進博覽會與當地經濟社會的和諧互動可持續發展

中國—東盟博覽會與舉辦地經濟社會和諧互動可持續發展,可以實現“雙贏”,從而減少博覽會戰略發展中可能遇到的各種阻礙。尤其是,通過“雙贏”,可以極大地增強中國—東盟博覽會戰略發展的經濟科技支撐與發展後勁,從而促進博覽會走上快速可持續發展之路。

(一)博覽會戰略發展以當地經濟社會為基礎

中國—東盟博覽會戰略發展,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財力以及其他各種社會資源的投入,受到舉辦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影響和製約。廣西社會科學院組織的公眾社會調查顯示,公眾對舉辦中國—東盟博覽會寄予極大期望,也非常關心廣西承辦博覽會麵臨的困難與不足。

所涉及的10多個方麵的問題,都是現實經濟社會中存在的問題,會對博覽會戰略發展產生阻礙、製約作用。地方政府已看到這些問題,並且高度重視這些問題,采取了各種積極有效的措施來解決這些問題,以推動中國—東盟博覽會的健康發展。

但是上述各種問題並非是短期內能解決的,它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廣西還要繼續“舉全區之力”,加快全區經濟社會的發展,大力提高社會生產力水平,為博覽會戰略發展創造良好的經濟社會基礎。

(二)博覽會戰略發展對當地經濟社會產生重要積極影響

中國—東盟博覽會是一項大型國家級國際性的綜合性博覽會,其成功舉辦和持續發展對當地經濟社會所產生的積極影響是非凡的。舉辦首屆中國—東盟博覽會時,廣西迎來了三位總理(柬埔寨首相洪森、老撾總理本楊、緬甸總理梭溫)、三位副總理(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吳儀、泰國副總理比尼、越南副總理範家謙)共6國領導人,這在廣西曆史上是空前的。廣西還迎來了中國和東盟10國經貿部長、東盟秘書長等100多位副部級以上貴賓,這在廣西曆史上也是空前的。此外,還有19家世界500強企業、61家國內上市公司、8000多參展商、10000多采購商、35萬人次觀眾參加了博覽會,這在廣西會展業發展史上也是空前的。這些對廣西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產生了意義深遠的影響。

博覽會持續發展仍將給廣西政治、經濟、社會生活帶來無限生機與活力。廣西要抓住機遇,加快推進經濟社會發展。

(三)博覽會發展當中也可能出現負麵效應

澳大利亞會展學家約翰·艾倫在《大型活動項目管理》一書中,對大型活動的影響作了全麵深入的分析與概括。認為大型活動會在社會文化、物質和環境、政治、旅遊和經濟等多個領域產生各種積極的和消極的影響。其中,消極影響列舉了23個方麵。具體見表3—3。

中國—東盟博覽會作為大型國際性活動,也潛伏著這些消極因素與危機。如果這些問題出現,將對舉辦地的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不良影響。反過來,又會製約博覽會的持續發展。對此,應當重視博覽會的風險,加強會展危機管理,防患於未然,使博覽會與當地經濟社會生活走上良性互動循環發展之路。

基於上述情況,推進博覽會與當地經濟社會生活的和諧互動可持續發展,是中國—東盟博覽會戰略發展的最佳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