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了麵對的挑戰以後,可以來推算一下2014年貴州茅台的半年報業績了。

根據上文所引述的報道稱,“茅台酒銷售額提高了16%”, “拉動全省白酒行業增長14.7%”,從這兩個數據中可以大致推測,上半年茅台酒真實銷售數據同比增長應略大於16%。此數據僅僅談到的是茅台酒,至於係列酒是否有增長,並沒有提及。

2013年上半年,係列酒報表銷售收入為7.38億元,折合含稅收入8.63億元。如果考慮到係列酒很少有預收款,且占總銷售收入比例很小的情況,可以假設係列酒銷售收入為真實銷售收入。因此,2013年上半年的真實含稅銷售122.75億元中,可以近似的看作114億元茅台酒銷售收入及8.75億元係列酒銷售收入。

按照2014年上半年茅台酒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6%,係列酒持平的假設推算,上半年公司完成的真實含稅銷售收入約141億元。考慮到年初還有30億元的預收款,則上半年以此假設的含稅營收上限為171億元,對應能夠進入報表的營業收入數字為171/1.17=146億元(不含財務公司營收,下同。已知上半年財務公司營收2.94億元,淨利潤1.12億元)。

假設公司保持年初預收款數字30.45億元不變,半年報營業收入將是141/1.17=120.5億元,同比下降14.7%。參照2013年同期淨利率(不考慮營業外收支)計算,淨利潤為63億元左右,同比下降約13%。

假設公司保持一季度末的預收款數字16億元不變,意味著動用了約14億元預收,則半年報的營收數字將是(141+14)/1.17=132.5億元,同比下降約6.3%。參照2013年同期淨利率(不考慮營業外收支)計算,淨利潤69億元左右,同比下降約5%。

假設公司參照2013年半年報預收款數據,保留8億元左右預收款,則半年報的營收數字將是(141+30-8)/1.17=139.3億元,同比下降約1.5%。參照2013年同期淨利率(不考慮營業外收支)計算,淨利潤72.5億元左右,同比持平。

通過這樣的計算,理性的投資者應該知道:當茅台半年報公布時,無論銷售收入同比數據是多少,其上半年營收的真實增長=(報表營收×1.17+預收賬款-30.45)/122.75。股東判斷管理層上半年表現的正確標尺,是這個計算結果,而不是報表數據。

我們再順便看看2013年下半年可喜的轉變。

在被發改委開出巨額罰單以後,茅台管理層終於被迫轉變了思想。在上下一心的努力下,在茅台品質及品牌的強勢拉動下,2013年下半年,茅台的真實銷售取得了同比32.64%、環比78.07%的高增長,成就了茅台有史以來銷售業績最好的半年。僅僅半年的真實銷售收入,居然達到了驚人的218.58億元。甚至比市場最火爆的2010年下半年和2011年下半年真實銷售收入的總和,還要高出10億有餘。即使去除出廠價上調的影響因素,這也是茅台曆史上最輝煌的銷售成果。

這樣的輝煌,居然是在行業的冬天獲取的,怎不讓股東和同行擊節叫好。隻可惜,除了股價悄悄上漲了四成多以外,市場輿論似乎並沒有關注到平淡數字掩蓋下的茅台輝煌。

幸好,2014年半年報一過,人為墊高業績的曆史舊賬基本還清了。從2013年全年數據看,報表營收和真實銷售的數據已基本接近。資本市場可能要從2014年報數據開始,才會重新發現和評估茅台的高成長性。對此,筆者堅持《貴州茅台,銷售的喜與報表的悲》一文(刊發於《證券市場周刊》2014年35期)中,對茅台股價的展望:“未來三四年內,貴州茅台將迎來市盈率和淨利潤共同增長、推動股價上升的戴維斯雙擊行情。”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