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向職業需求的《財務報告分析》課程改革研究與實踐
財會教育
作者:趙俊英
摘要:隨著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麵向職業需求的課程改革成為職業教育改革的熱點問題。從“職業分析導向”到“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改革,許多職教專家進行了長期的探索與實踐。本文在梳理相關文獻的基礎上,以《財務報告分析》課程為例,探索工作過程導向的項目課程改革思路與措施,使課程教學和職業需求深度融合,培養適應社會的技能型人才。
關鍵詞:工作過程 項目課程 財務報告分析 課程改革
一、引言
長期以來,職業教育課程一直沿用普教“改良型”的學科課程模式。學習內容與職業實踐嚴重脫節,難以滿足社會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隨著職業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麵向職業需求的課程改革成為職業教育改革的熱點問題。工作過程導向的項目課程改革從職業崗位群的工作任務分析入手,把學科型課程開發轉換為基於工作過程的課程知識組織,將課程教學和職業能力培養有機融合在一起,構建突出職業能力培養的新課程模式,代表了當前主流的職業教育課程改革方向。
《財務報告分析》是一門實踐性較強課程,由於開設時間較短, 其課程內容、教學方法都還沒有得到充實和完善,教學中沿襲了學科課程模式,不能有效的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因此,本文基於課程改革文獻的回顧,對財務分析工作進行廣泛調研,探索工作過程導向的《財務報告分析》項目課程改革,對滿足職業需求、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二、麵向職業需求的課程改革文獻綜述
進行職業教育課程改革,使課程教學與職業需求有效接軌是職教專家爭論的前沿。經過職教專家長期的探索與實踐,相關研究成果不斷推陳出新。
(一)“職業分析導向”的課程改革研究
職業分析導向課程開發的基礎是社會職業分析和工作規範分析。國外主要包括:德國的雙元製職業教育課程、國際勞工組織開發的課程方案MES、源於北美的CBE課程開發以及澳大利亞基於培訓包的課程開發。餘祖光(2000)認為這些方法的引進明顯提高了我國職教課程開發工作的相關性和有效性。趙誌群(2005)指出MES讓人們意識到:“課程並不一定是固定和係統化的,有時也可以根據具體需要進行靈活的選擇”;CBE的核心是職業分析,把職業能力看作職業教育的基礎,相對於學科課程具有革命性的意義。劉育鋒(2008)認為澳大利亞的培訓包完全打破了傳統的學科體係,它是以職業為導向的、能夠適應時代的不斷發展。
(二)關於項目課程改革的研究
徐國慶(2003)針對理論與實踐的割裂這一職業教育課程的老大難問題,指出項目課程是以工作任務為中心組織並學習工作知識的課程模式,是實現理論與實踐整合的必然選擇,並就項目課程的理論基礎、開發方法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石偉平(2005)指出改革的關鍵問題是如何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思路是專業課程的項目化。但是薑大源(2008)認為項目課程還有一個更加重要的問題,人的可持續發展問題尚未完全解決。
(三)關於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改革研究
薑大源(2004)研究了德國的“學習領域”課程方案,認為其主體內容以工作過程為基點,開拓了職教課程改革的新維度。趙誌群(2004)定義工作過程是“在企業裏為完成一件工作任務並獲得工作成果而進行的一個完整的工作程序”。因此,每個職業都具有其特殊的工作過程。薑大源(2008)基於工作過程的實踐與理論提出了工作過程係統化的課程模式。這種課程模式按照工作過程展開知識,教學過程與工作過程相聯係,有利於學生學以致用,順利適應工作環境。重視人的個性需求,關注人的可持續發展問題。
從以上課程改革的文獻分析,不難看出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改革是對國外職業分析導向課程的借鑒和發展,是對項目課程的一種繼承、改革與創新。經過工作過程係統化的改革,才能實現課程教學和職業能力培養有機融合。筆者以我院《財務報告分析》課程改革為例,詳細闡述工作過程導向的項目課程改革的思路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