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追夢人生分外嬌(1 / 3)

追夢人生分外嬌

呼喚名家

作者:紀梅花

【個人檔案】

紀梅花,江蘇省句容市春城中心小學副校長,鎮江市數學學科帶頭人,鎮江市中青年骨幹教師,江蘇省2014年特級教師後備高研班學員。曾先後榮獲“鎮江市優秀教育工作者”“鎮江市師德先進個人”“鎮江市教科研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多篇文章發表於《江蘇教育報》《江蘇教育》《教育研究與評論》《吉林教育》等報刊。倡導“個性多元、和諧共生”的教學主張,追求“和美靈動”的教學風格。執教市級以上公開課十餘次,《解決問題的策略:轉化》《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用字母表示數》等分別在省、市級課堂教學競賽中獲一等獎。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這是我自學生時代起就特別喜歡的詩句,既含有我的名字,亦彰顯我的性格。轉眼間,踏上教師工作崗位已有十八個年頭。十八年,我的青春韶華和美麗容顏在歲月長河的衝刷下已悄然褪去,被閱曆磨礪過的生命和容顏卻更顯成熟的魅力和理性的光華。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我從來都沒有後悔過,相反,我為自己能在懵懂的年紀做出這樣的選擇而感到由衷的慶幸!因為我已經找到了心靈棲息的家園、精神歸一的旅途和自我價值實現的方式,那就是一個鄉村教師的專業發展之路。一路走來,我成長著、收獲著、幸福著……

尋夢:梅花未放意先香

1997年8月,我以優異的成績從師範學校畢業,回到母校江蘇省句容市白兔中心小學工作。從此,我便與農村的孩子結下了不解之緣,喜歡上了課堂中師生共舞的感覺。我將滿腔的熱情投入到教學工作中,在一次次成功與失敗交替的實踐中,不斷品味著教學工作的酸甜苦辣,反複體會著教育生活帶來的辛勤與快樂。2002年,我被任命為學校教導處副主任。三年後,我被提拔為學校副校長,成為學校管理層中最年輕、最忙碌的行政人員。可是,我卻在繁雜的事務管理中漸漸迷失了自我,遠離了自己最初的夢想,身體越是忙碌,精神越感空虛。我一直壓抑著這種心靈的痛苦,直到我親臨第八屆“現代與經典”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觀摩活動。領略著名師的風采,傾聽著師生思維碰撞的聲音,感受著生命成長的力量,那一刻,一種向往油然而生,一種渴望讓我內心激動不已。我在心裏大聲呐喊:“我要立足課堂這個舞台,尋找專業發展的風景,演繹屬於自己的精彩!”那次活動結束後,我萌生了專業成長的自覺,開始了追尋專業發展的旅程。

2005年,農村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方式還比較單一,在硬、軟件相對落後的現實背景下,我敢於挑戰現實,求新圖變,帶領學校數學骨幹團隊申報了省級數學立項課題“網絡環境下小學數學教學方式轉變的研究”。課題圍繞如何應用信息技術促進數學學科的教與學方式的創新,如何創設信息化教與學的環境,以及信息技術怎樣應用於教學等問題進行了係統的研究,力圖改變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資源貧乏、教學方式單一的現狀,優化教學過程,改進學習方式,並為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和交流合作提供技術支持。經過四年的研究、探索、反思和實踐,我的課堂、我的教學方式也悄然發生著改變。研究改進實踐,改革激活課堂,在思與行的過程中,我收獲了“嫩芽初綻”的風景。

教師專業成長的路徑有很多種,每位教師都在沿著自己的路徑行走。我覺得有一種常態的方式,可以伴隨我們專業成長的腳步一直走下去,那就是——寫博客。2009年,我建立了自己的博客,有了精神棲息的家園、教學跋涉的驛站。我從一開始三百字的教學日記到千字文的教學反思再到學科專題類幾千字的文章,一路思著、寫著,幾十萬字的反思文字就這樣形成了。雖然質樸,卻記錄著我探索的足跡;雖然無華,卻承載著我最初的夢想;雖然平淡,卻已成為我生命樂章中不可或缺的音符。為了專業寫博,我如饑似渴地閱讀:《走進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教師,做個思想者》點燃了我心靈的火花;《我就是數學:華應龍教育隨筆》《智慧數學課:黃愛華教學思維的實踐策略》讓我追尋著作為一名數學教師的價值;徐斌的《追尋無痕教育》、許衛兵的《簡約數學教學》讓我體悟到更多的數學教學思想;賁友林的《現場與背後:以學為中心的數學課堂》、周衛東的《應答與建構:我的小學數學教學的行與思》讓我對“高效生本課堂”有了更多的啟思。閱讀已成為我享受生活的一種方式,成為我生命成長的一種常態、一種習慣。聞著溫婉的書香,聆聽著文字流淌的聲音,那種感覺是多麼的恬美愜意啊!在靜靜的閱讀與思考中,在書籍營養的滋潤下,我心中的夢想正在悄悄地生根、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