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引導歸納:通過研究這麼多較大數,再次說明了什麼?
小結:擺一個3的倍數,所用數珠的顆數一定是3的倍數。反過來,如果所用數珠的顆數是3的倍數,那擺出來的數一定是3的倍數。
3.用結論判斷,得到特征。
(1)用撥珠後算出數珠顆數的方法判斷48、53、102是不是3的倍數。從撥珠過渡到脫離數珠算出每位上數的和。
(2)概括3的倍數的特征,理解“各位”的含義。
三、合理解釋,學習演繹
為什麼判斷一個數是不是3的倍數,隻要看這個數各位上數的和是不是3的倍數就可以了呢?
以12為例,小棒演示:先把12根小棒中的10根,分成9根和1根,9肯定是3的倍數,所以要看12是不是3的倍數,隻要看餘下的1和個位上的2合起來是不是3的倍數就可以了。
以123為例,小棒演示:先把100分成99和1,把2個10分成2個9和2,99、2個9都是3的倍數,所以我們隻要看餘下的1、2、3的和是不是3的倍數就可以了。
四、應用規律,鞏固特征
用數字卡片擺數:A.選三張卡片擺出一個3的倍數。B.統一成456,在此基礎上加一張卡片,使擺出的數還是3的倍數。為什麼要加3或6?如果再加兩張呢?C.最多能用到幾張卡片擺出一個3的倍數?D.十張卡片全用上後,去掉一張卡片,使這個數依然是3的倍數,去掉兩張。受去卡片過程的啟發,得到判斷一個數是不是3的倍數的簡便方法,練習(略)。
五、另類總結,突出猜想
同學們,今天這節數學課我們學習了什麼呀?有什麼特征?3的倍數的特征有什麼用呢?我們是怎麼來學的?你感受最深的是什麼?
【教後反思】
1.添一次機會來猜想。
教材中隻給了學生一次猜想的機會,我通過改變教學流程,給學生提供了兩次猜想的機會,增添第二次猜想的環節是為了“定向”,讓學生思考的方向直指數珠的顆數,更為了猜想,使得後麵3的倍數特征的探究從猜想開始,讓學生經曆了一個完整的猜想驗證、歸納概括、解釋應用的過程,這樣的過程更具科學探究意味。
2.圈一定範圍來舉例。
研究分兩大步走:先是研究100以內的數,再是研究比100大的數,每一大步都研究了“是3的倍數的數”和“不是3的倍數的數”所用數珠的顆數,盡可能地涵蓋了所有的研究範圍。得到:擺一個3的倍數,所用數珠的顆數是3的倍數;反過來,如果擺一個數所用數珠的顆數是3的倍數,那這個數一定是3的倍數。從而驗證了前麵的猜想——“3的倍數和所用數珠的顆數有關”是正確的,方向是對的。
3.凸一個過程來歸納。
如何從數珠的顆數是3的倍數自然、巧妙地過渡到每位上數的和是3的倍數,這是很多教師較難把握的點。這個環節,我通過不斷地撥珠求總顆數,到提出“看誰判斷得最快”這一要求,使得學生脫離計數器自然就能快速地算出每位上數的和,然後概括出3的倍數的特征,可謂不著痕跡,水到渠成。
4.求一個深度來說理。
課堂上對“判斷3的倍數,隻要看每位上數的和是不是3的倍數”的解釋,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證明,它隻是借助操作小棒從另一個角度更深入地說明和確認3的倍數的特征,使前麵得到的結論更有說服力。“特征”因著“算理”而更令人信服,“算理”引出“特征”更是順理成章。
(作者單位:江蘇省宜興市陽羨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