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偏離到回歸:體育育人價值探尋(2 / 2)

三、用技術核心推動

體育教學的重點一般為動作技術的關鍵部分。把握技術核心的挑戰性和遞進性,實現用技術核心推動體育學習,應成為體育育人價值實現的重點。

1.技術要點適度放大。

在教學中,有針對性地細化和放大體育動作要點,讓學生經曆一定程度的挑戰,可讓學生的體育動作高質量地完成。

(在教學二年級前滾翻第二課時時,教師在一張大的體操墊上疊放了3張體操小折墊。)

師:同學們,前兩節課,我們能初步做出前滾翻的基本動作了。今天老師給大家一個新的考驗,你能不能從小折墊上完成前滾翻動作呢?

生:能!

師:你知道怎樣才能在小折墊上完成動作嗎?

生1:要低頭、提臀、團身向前滾翻,頭的後部、肩、背、臀部依次著墊。

生2:要左右手扶墊子用力均勻,滾得直。

師:你們說得很好,在高折墊上滾翻主要考驗我們動作的準確性,看你是否滾得直。

正因為教師通過器材的改造,誇大了滾不直的後果,學生們為了不滾翻落到大體操墊上,都認真地在各自的小折墊上練習,教師再對動作加以引導,最後在高折墊上的練習,學生們呈現的動作都是高標準的。

2.教學重點遞進架構。

如在蘇教版《科學的預設 藝術的生成》四下《障礙跑》一課教學中,絕大多數教師將教學的重點定位於學生學會用繞、鑽、跳等方法快速通過障礙,對障礙跑的“跑”的技術和能力則關注不多。筆者認為障礙跑既然是“跑”,那就不應該忽略對“跑”的關注。學生在越過不同的障礙之後怎樣快速維持平衡,怎樣快速跑動值得研究。因此,在障礙跑的教學中,我用5課時讓學生通過繞、鑽、爬、跳過障礙等練習,體驗障礙跑中“曲線變向跑”“低重心加速跑”以及“快速通過不同障礙後的調整步頻快速蹬擺跑”等動作要點。正因為每節課都關注和學習“跑”,所以學生不僅學會了各種障礙跑的方法,而且提高了障礙跑的速度。

四、用體育文化浸潤

文化改變人,也改變著體育運動的發展。在體育教學中,當體育文化慢慢浸潤學生的心田時,學生的體能與技能便會提高,同時他們提高運動參與質量的需要也會得以滿足。如:在蘇教版《科學的預設 藝術的生成》六上《雙手從頭後向前拋實心球》第二課時的教學中,教師進行了一個“拋接遊戲”的拓展練習。讓學生兩人配合一拋一接(用紙簍接)。從最近的1線(間隔6米)開始,配合接住三次,依次升至2線(間隔7米)、3線(間隔9米)、4線(間隔11米)……但筆者在練習中發現,因為學生投擲和接球能力的差異,出現了不少情況:沒有用雙手前拋的動作練習,動作隨意性較大;出手的角度和力度控製能力較弱,造成擲準的能力達不到遊戲的要求;接球時方向判斷錯誤和移動較慢……也正因為這樣的狀況出現,學生相互埋怨,配合完成練習的願望大大減弱。為此,教師進行了這樣的引導:

師:同學們,剛才的嚐試中,都有哪些困難?

(學生交流。)

師:老師這裏有兩個絕招,想不想聽?這個絕招就是拋球的動作一定要定型(使用雙手頭上前拋動作),隻有動作固定才能合理調整力量和出手角度,才能擲準;第二,接球的同學可以跨出一步接球,也就是隻要有一隻腳在線後就行,及時判斷,擴大移動範圍,接住的可能性就越大。想不想試試?

正因為這兩點小小的變化,為合作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學生們在挑戰中逐漸地相互鼓勵、配合,為挑戰自己最遠的距離反複練習,樂此不疲。

當然,體育學科育人價值的實現僅僅停留在這幾點還不夠,它更應向更廣和更深處探尋。唯有如此,體育教學才有可能生成豐富而又多樣的資源,學生身體和精神的發展才有可能從體育中獲得多方麵的滋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