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拚讀:讓學生的英語語音學習跨越懵懂
教海探航
作者:時翠蓮
【摘要】絕大部分的英語單詞都符合一定的發音規則,而英語教師在教學中卻往往忽視發音規則的教授,導致學生死記硬背單詞且效率低下。在字母教學和單詞教學中運用“自然拚讀法”,不僅可以幫助學生讀準語音,還可以讓學生見詞能讀,聽音能寫。
【關鍵詞】自然拚讀;詞中音;音叢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5)25-0044-02
【作者簡介】時翠蓮,江蘇省淮陰師範學院第一附屬小學(江蘇淮安,223001),高級教師,淮安市英語學科帶頭人。
從事小學英語教學多年,筆者經常遇到這樣的現象:
現象一:學生作業中friend變成了firend,it’s寫成了is等字母顛倒或漏寫的情況屢見不鮮,且糾正起來很困難。
現象二:英語課上,檢查學生讀書、背書情況,常有一些成績不錯的學生單詞誤讀、漏讀,如:名詞複數漏讀後麵的s或es,動詞原形卻讀出ing,元音發音不準。
現象三:學生能瞬間記憶單詞,但長時記憶效果不理想。
為什麼會這樣呢?筆者認為,英語具有音形對應的特點,但不少學生卻違反規則,他們學習單詞時,大多數將單詞拆成一個一個字母,然後記憶字母的排列順序,這樣音、形、義就被分離了,單詞或句子的語音形象和文字形象對不上號,盲目地死記硬背,枯燥乏味,效率低下。
其實大多數英語單詞都符合一定的發音規則,而“自然拚讀法”旨在根據“字母”本身代表的“發音”,以及不同“字母組合”的發音,找出相同的音源,進行有條理、有係統的整合,之後學生可以通過認讀字母及字母組合與其所代表的發音,實現見詞能讀,聽音能寫。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嚐試了自然拚讀法,以幫助學生記憶單詞、運用單詞。
一、字母教學中,滲透名稱音和詞中音
語音是語言的物質外殼之一,在英語教學的起始階段——字母教學中,就應當將字母和語音教學結合起來,讓學生建立起英語語音的概念。當學生在學習26個字母時,教師就要告訴學生:每個字母都有兩個名字,一個是它作為“單身漢”時的名字,就是字母的名稱音;另一個是在“單詞群體裏”的名字,就是這些字母在單詞中的發音,用英語音素或音標來表示,稱為詞中音。用這種形象的比喻來解釋音素或音標,符合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生對語音的概念也容易接受,在以後的單詞學習中,學生會很容易理解名稱音不是詞中音。
在字母教學階段,不僅要讓學生分清元音字母和輔音字母,還要介紹元音叢一對多,輔音叢一對一相對穩定的發音規則。
二、單詞教學中,逐步推進自然拚讀
1.由字母拚讀向自然拚讀轉變。
在小學階段,絕大部分英語學習有障礙的學生單詞記憶都有困難,且都沒有掌握好單詞的拚寫規則。其實起始階段的英語學習對於小學生來說充滿著樂趣,他們的好奇心和飽滿的情緒是單詞教學的動力,從教第一個單詞起,教師就要將一些常見的讀音與單詞拚讀規則相結合,讓學生在積極的思維參與中真正地將單詞的音形結合在一起。
例如:在教單詞pen時,改變過去p—e—n→pen的字母拚讀法,先進行單詞示範朗讀,然後讓學生跟著教師用語音拚讀,/p/-/e/—/pe/,/pe/—
/n/—/pen/,在起始階段,教師要通過評比、表揚等手段來保護和激發學生用語音拚讀單詞的積極性,鼓勵學生歸納輔音字母的發音,逐漸地幫學生進行英語語音啟蒙教學,如:b,p,m,f,d,t,n,l,g,k,h,s,t,w,y,z,j,q與/b/,/p/,/m/,/f/,/d/,/t/,/n/,/l/,
/g/,/k/,/h/,/s/,/t/,/w/,/j/,/z/,/d?廾/,/k/,可以讓學生初步便捷地掌握這18個輔音字母的發音,對應的單元音讓學生通過示範模仿習得。英語和漢語拚音的發音在口形、舌位上是不同的,教師在教學時要提醒學生注意這些差別。漢語拚音的複韻母,對應的是英語的雙元音。同單元音道理一樣,漢語的複韻母和英語的雙元音形狀不同,發音相近,例如:ei,ai,ao,ou,iu,與對應的音標/ei/,/ai/,/?藜?尬/,/a?尬/,/j?尬:/之間的關係,以上語音知識皆應放在具體的單詞中進行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