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在送去印刷之前,作為作者,總是會生出許多情愫,這其中,一是因為寫書不易,其間甘苦,如魚飲水,冷暖自知;二是因為惴惴不安,唯恐書稿有太多缺陷,一旦出版,難以彌補。
因此,寫一段文字,將本書出版的前因後果向讀者做出交待,就勢在必行。
其實,這本書,是作者關注、研究招商局十多年之後的第二本專著。
2007年,在招商局135周年華誕、“再造招商局”大功告成之際,招商局集團找到作者,希望能係統梳理招商局進入新世紀之後的史實,為招商局的變革做一次斷代史式的紀錄。這次合作的結果,最終化成了《再造招商局》一書,此書於2008年11月由中信出版社出版。
《再造招商局》出版之後,得到了企業界人士、商學院專家及媒體同行的不少肯定,認為這本書在研究中國大型國有企業公司治理、紀錄當代中國公司“企業史”方麵,具有一定的借鑒價值,這讓本書作者、招商局集團以及藍獅子財經出版中心等參與者頗感欣慰。
其實,作為近代民族企業血脈僅存的一家,招商局集團對於自身的曆史使命傳承、企業文化建設一向重視有加,尤其是近年來,一直著力於係統地發掘、梳理、研究自身的曆史,出版了大量圖書。從這些圖書中,人們不僅可以發現近代民族工商業發展史上難得一見的史料,還能感受到企業個體與民族整體之間休戚與共的命運關聯,更能得到一些企業跌宕起伏、生生不息的規律性的啟示。
為了迎接2012年招商局創立140周年,招商局計劃出版一係列圖書,梳理自身與中國不同產業經濟(如“招商局與中國港行業”、“招商局與中國地產業”等)、不同城市地域(如“招商局與上海”、“招商局與重慶”等)的關係。
正是基於上述背景,2009年秋,招商局集團再次找到本書作者,將係列叢書中的一本——《招商局與中國金融業》的寫作任務,交到了作者手中。
作為長期關注招商局、關注民族企業發展案例的新聞工作者,作者自然樂於接受這樣的任務,這是從某一個側麵研究民族企業近140年發展曆史的不錯的機會;但是,同樣是因為隻是新聞工作者而非專家學者,這樣的任務又是具有挑戰性的,要知道,時間跨度如此之長,涉及的人物和企業不勝枚舉,專業知識上又必須達到一定水準,作者們並沒有完成任務的充分把握。
慶幸的是,本書的參與者表現出了敬業的精神和專業的態度。在本書的資料收集、采訪與寫作中,王玉德負責了其中的曆史部分,即1872年至改革開放之初這一時段的寫作內容,其間資料的浩繁可想而知;鄭清主要負責寫作改革開放至今的銀行業、證券業部分,所參考的書籍、所采訪的人物既廣且豐;付玉主要負責寫作改革開放至今期間保險業、基金業部分,資料的發掘、采訪的範圍都具有填補空白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