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銘見他主動說起此事,本來就想征求他意見,於是微微點頭,算是認可。韓知禮見狀,又說道:“皇上信任微臣,知遇之恩,微臣無以為報,自當以學義父睿王,為皇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粉身碎骨、在所不惜……。”
易銘見他連連表態,知道韓知禮有所顧忌,想了一下,知道多為吳三桂一事。
這韓知禮與吳三桂之間,本為翁婿,實則敵我,要輕易撇清關係,卻是為難。
所以易銘插話道:“你他媽不要遮遮掩掩的,你我之間雖是君臣,然而老子把你當兄弟,所以你有話盡管說出來,老子有那個雅量。”
韓知禮本來心裏確實有顧忌,這事兒本來就不是鬧著玩兒的,搞不好把自己牽連進去。這下見易銘罵他,他就完完全全地放下心來。因易銘往往罵他之時,則無異於是在表明對他的親近和喜愛,罵得越凶、愛之越深,這可是大秦上下都知道的秘密,文武群臣,何嚐不知,隻有他韓知禮有這麼幸運。
所以韓知禮心一橫,說道:“皇上,那微臣就不藏著掖著了,微臣以為:東北西南,二吳手握重兵,加起來超過百萬,朝廷這幾年側重扶持的,不就是這二人統轄的軍隊嗎?所以微臣想:這些年來,朝廷一邊想要下大氣力穩定東北局勢,除平定金國,還要提防沙俄;另一邊要攻滅南明,經略西南。所以朝廷人力物力、兵馬錢糧,都大部用在二人身上,致使我大秦精銳大半,都在他二人手裏。要是二吳都反起來,形成合力,隻怕我大秦腹背受敵、難以兼顧,後果實難預料。”
易銘聽了,感覺他分析有道理,打斷插話道:“老子也是這樣想的,這幾天吃不好、睡不著,就是擔心這種後果。秦任他們,也吵了幾天,好不容易議定了,送給老子看,他們讓我將東南褚正烈、鄭成功、雲中飛主力及兩湖李過、高一功等部,和我大秦各地駐軍,分為兩部分,一部對付吳能奇,一部征討吳三桂,這事你怎麼看?”
韓知禮聽了,慌忙答道:“皇上,此策下下、萬萬不可,不知何人出的主意?竟如此不堪,皇上千萬要審慎處之,微臣以為:如此一來,二吳勢必會勾結在一起,我大秦首尾難以兼顧,此計斷不可行。本來我大秦天下初定,皇上重掌朝綱,人心思定,不宜舉國大動幹戈。眼下大計,在於穩定局勢、與民休息、獎勵生產、提振經濟、恢複大秦元氣,因而絕不能再興戰事,求得和解才是正途。二吳雖有反叛之心,但無反叛之狀,皇上應廣施仁德,如二人感念君臣一場、他日厚誼,自當請罪於陛下。皇上如寬仁待之,對二人大罪,赦免一二,則天下不起刀兵,萬民幸甚;如二人迷途不返,執意犯上作亂,則辜負皇上好生之德、仁義之舉、惜才之念,皇上仁至而義盡,二人膽敢自絕王道,兀自不遵,將失義於天下,臣民亦將恨之怨之,皇上再舉兵征討,可一戰而定。微臣聽說吳能奇私下裏意圖聯絡沙俄及蒙古諸王,共同對付我大秦,妄圖攻滅大秦,即許以土地人牲、裂土以酬。這蒙古諸王尚在猶豫不定,而沙俄狼子野心,早就躍躍欲試了……。”
易銘其實早就知道吳能奇在暗中聯絡沙俄、蒙古之事,他問韓知禮,除了想考一考韓知禮見識,另外就想確定一下自己已經思考成熟的想法。
於是,易銘問道:“那你他媽怎麼想的?”
韓知禮回答道:“皇上,並非吳三桂是微臣嶽丈,微臣才這麼說,微臣說了,也不怕天下人說我徇私。想當年:皇上安排微臣與方光琛,在天下形勢尚不明朗之際,就能順利招撫吳三桂。假如吳三桂其心不向往大秦,或者不感念皇上隆恩,他怎麼能率十萬之眾臣服於皇上?所以微臣以為,吳三桂其心雖然可惡,其罪足以當誅,其野心勃勃意欲何為,世人其實都知道。皇上他日也必定會興師討伐,收複西南,將吳三桂亂黨一網打盡,以絕後患,但眼下不能……。”
易銘指著韓知禮,道:“有道理,你說下去。”
韓知禮答:“是!”
接著又說道:“微臣以為,為今之計,當不惜一切代價穩住吳三桂,然後集中精力對吳能奇用兵,如集天下之力,一戰或可平定。隻要吳能奇戰事不利,其部眾本就大秦子弟,陳步明等,早晚圖之,而那五十萬眾,也絕非死心塌地跟他造反,其內部生亂,可以預料。如此一來,不愁東北不平?所以微臣以為:眼下就暫時答應吳三桂請求,封其為周王,允其世襲罔替。不但要封他,就一直在我大秦為質的吳應熊,亦可讓其回去,使他一家團聚。甚或皇上可一並封吳應熊為列侯,更兼賞賜撫慰,亦用其極,再撥錢糧多多,以安其心,如此更能麻痹吳三桂。吳三桂素無大誌,又鼠目寸光、性情多疑、重利薄義,必定會按兵不動。微臣斷言他必定會猶豫不決,雖然有豫東侯郭雲龍、寧遠侯楊坤為其幹將,但要說二人會力促吳三桂趁機作亂,微臣以為未必,恰恰相反,二人對我大秦和皇上您,曆來感恩莫名,所以如何會助紂為虐、行此不智之舉呢?我敢說他們會力主吳三桂接受皇上的條件。微臣斷言,即便有人苦諫,吳三桂一定會猶豫反複,坐失良機,吳三桂此舉,是為可期。如東北平定,天下形勢明朗,西南一隅,斷難對抗,吳三桂恐怕會自己主動請求皇上降罪……。”
易銘聽了韓知禮浩浩然一席話,深覺有理,大喜之餘,誇獎說道:“行啊!韓三,你這小子,說到我心裏去了,真是: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啊!”
韓知禮得了誇獎,謙虛答道:“這都是皇上心思,微臣不過是替皇上說出來而已!微臣見識不夠,受之有愧!受之有愧!”
易銘越發喜歡這小子起來,他對韓知禮說道:“你將我的意思,告知秦任他們,就不要再他媽曠日持久的打嘴仗了。就照你剛才說的,即刻電告天下,照此執行。另外,你順便通知蒙古各部,叫他們奉詔,即日起出兵東北,如有違抗,他日新賬老賬一起算。哦!還有,你給我起草詔書,我要朝鮮王李淏,如同幾年前那樣,出兵東北,再建奇功。他與吳能奇,本就仇人,其仇不共戴天,這事少了他參與,未免遺憾。至於鄭成功、雲中飛,我要他們海軍北上,登陸遼東半島。大秦中央軍、鄭成功、雲中飛,朝鮮、蒙古,我這回要來個五路大軍直撲東北,生擒吳能奇,平定東北各省。而李過、高一功,叫他們守住兩湖,側重防範吳三桂就行了。”
那韓知禮聽了,趕緊奉承道:“皇上此計甚妙,真諸葛再世、吳白重生,良平不能及,微臣佩服!佩服!”
易銘見他拍馬屁,罵道:“你他媽怎麼也學起這一套來了?快去照辦。哦!等一下,楊明義媳婦不是說要見朕嗎?你去安排帶來,順便叫秦任一道過來,還有朱信,都放出來幾天了,也不來見朕,就是身體不好,抬也給老子抬來。”
韓知禮自然悉數領命,下去照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