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銘接過,見紙上字跡龍飛鳳舞、剛健遒勁,他想不到多爾袞也寫得一手漂亮的書法。原來多爾袞鑒於天下形勢不妙,清軍在吳三桂、李過等攻擊下節節敗退。而正因為吳三桂背信棄義反了,導致兩湖和東南局勢愈加動蕩,特別是江浙一帶亡明故舊蠢蠢欲動,到處危機四伏。他權衡利弊,覺得眼下情勢,當收斂鋒芒,要與易銘言和。於是他在信中提出:邀約易銘東去揚州晤麵,以商大事。還說如果易銘願意冰釋前嫌,與大清締結世代友好,清軍或可主動退出江南數省,將江南半壁,拱手讓與大秦,就此與大秦來個劃江而治亦無不可。
易銘草草看過,見其中一些字太過潦草,他認不得,就交與李千秋,李千秋照著信件內容,當眾大聲讀了一遍。
易銘見書房眾人,除範文程身邊兩個副使以外,均點頭讚許的樣子。
易銘心裏知道:這李侔、範曠、黃宗羲、方以智等,均是有心接受。易銘想了想也覺得可以理解,畢竟不損一兵一卒、不放一槍一炮,平白無故多了東南半壁江山。何況黃宗羲、顧炎武及方以智等等,均江南人氏,對於解放全中國、拯救江北億萬水深火熱的同胞,是沒有那個意識的。倒不是說這些人不想揮師北伐,這些人照現在的觀點看來,屬右傾機會主義者,對於眼下收複桑梓之地的天賜良機,當然不願錯過。
隻有易銘、李千秋明白,這隻不過是多爾袞緩兵之計而已。
易銘知道,以多爾袞的風格,他怎麼會白白送上江南半壁。何況趙元成給他報告過,說先前多爾袞有感於大秦火器厲害,安排了不少奸細來遵潛伏滲透,甚至重金收買大秦軍事工業人才……。
趙元成秘密調查後,說有那麼幾十個人間蒸發一樣失蹤了,開始還以為死於敵對勢力暗殺,後來生不見人、死不見屍,想來定然是投靠了清廷。趙元成也破獲了幾起投降賣國的大案,抓獲了不少潛藏的間諜,趙元成還說:有可靠消息稱清廷的槍支大炮都已經試製出來了。
易銘正想著,李千秋走到範文程跟前,說道:“請憲鬥兄移駕到鳳凰山國賓館歇息,在下等有話稟告大王。”說完看了一眼易銘,易銘懂得,這是要攆走範文程,然後就多爾袞的意思,馬上開個閉門磋商會。易銘就點點頭,範文程施禮告退,自有人領著去了。
範文程剛走,李侔沉不住氣,他站起身走出來說道:“大王,我看多爾袞會盟揚州,恐怕沒安好心,多半是擺的是鴻門宴。大王萬萬小心,絕不可輕動,以免被他算計。不過咱們派遣專人前去談一談,似乎也可以考慮。”
李侔可能鴻門宴這種場合吃過了大虧,所以聽到這一檔子事兒,總是條件反射,他被這種事情給弄怕了。
易銘沒有說話,他心想:這個還用你說!多爾袞什麼人?人家睿親王!肯定壞主意多多,無論做什麼事情都目標明確,意有所指、心有所圖。但多爾袞究竟意欲何為?易銘不知道。
黃宗羲見易銘不語,知道大王在深思,於是也站起來說道:“大王,是不是要開個會?”
易銘正沒有主意呢!見他這麼快就領會了自己時代處理問題的慣常方式,這種方式其實就是開會,黃宗羲主意易銘當然讚成,他不由得滿意地多看了這老夫子兩眼。
開會可以解決好多好多的問題,如果自己沒主意,不知道怎麼辦,在這種情形下最適合開會。
開會可以聽取與會各方對問題的想法、意見及建議,許多事情都是通過會議解決的,自己還可以集思廣益、博采眾長,有利於正確作出決策。易銘還想到:就哪怕偉大領袖毛主席,也是在易銘現在所在的這個地方通過會議確立在黨和紅軍的領導地位的。
易銘對黃宗羲提議,大為滿意,他心裏想:我見你好歹是個曆史文化名人,所以你一來我就給你那麼大的官做,這一年半載沒聽說你有何出眾之處,就今天這句話還讓老子滿意。
易銘同意,資政無意見,易銘就安排李千秋召集在遵高級領導幹部,定於次日在軍機處大廳會商揚州會盟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