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第十二章:流落紅顏(六十節)(92)(2 / 3)

哪知李千秋配合易銘瞎胡鬧,就說道:“你但講無妨,咱們大王聽得懂的。”

李千秋一句話說完,範文程和易銘都很驚訝,範文程想不到這大秦大王除了詩詞文章獨步天下,就連這個也懂得,於是愈加佩服。

易銘心裏卻道:這龜孫又胡言亂語,自己什麼時候學過滿語了,老子當年學幾句英國話,說出來英國人也聽不懂。

李千秋自然以他倆私下的交流方式對易銘說道:這個有何難?我會你就會,充其量我當翻譯,你依樣畫葫蘆說幾句不就行了。

易銘聽罷,心裏有了底,不過對李千秋的本事,簡直佩服之極。

有了李千秋的提示,易銘和範文程,就以滿語拉了一會兒家常。

範文程於清廷上下走動,時間長了,耳濡目染,多少會了一些。簡單的對話,當然不是問題,隻是他見易銘連這個也懂,卻實在出乎他的預料。

易銘和在李千秋指點下,一陣胡謅,搞得範文程更加五體投地了。

這事兒算完,易銘接著卻一本正經起來,對範文程明知故問道:“敢問憲鬥兄是哪裏人呀?”

範文程不知易銘有何用意,隻得老老實實回答道:“回秦王殿下,在下就盛京人。”

易銘裝作恍然大悟,說道:“盛京,是沈陽吧!那地方原來是大明的,後來努爾哈赤厲害,就給生生占了,於是就改作盛京。本王還有一事問範先生,先生是我漢人吧?”

範文程本來就嘴皮子厲害,腦殼也靈光,所以聽了易銘這麼無禮的一問,早氣惱不已,鑒於不好撕破臉皮,所以忍了。

隻聽他淡淡回答道:“殿下,在下身為大清使臣,自然是大清人。”

易銘見他不上當,就又取笑說道:“先生聰穎敏捷,今日親身領教了,果然不一般。先生大才,本王早有耳聞,今日得見,實乃三生有幸。本王在想:先生如此非凡,這下來都來了,不如就投我大秦如何?這樣一來,本王也可任命先生為特使,到了清廷那邊,先生認得的人多,上下打點、居中斡旋,也好盡力辦差。”

範文程聽著,末了隻冷冷回答道:“殿下,在下謝了。”

易銘接著又說道:“老兄這是何苦?我聽說清廷對先生不怎麼好,所以本王這是為了先生考慮啊!”

範文程自然又謝過了,卻說道:“秦王殿下有所不知,在下蒙攝政王看重,頗為仰賴,且言聽計從,從不生疑,何況大清規製,多出己手,舉凡在下獻計獻策,均得以遵行,為臣如此,夫複何求?在下不知有何不好?”

易銘見範文程被自己抓住了辮子、捏住了牛鼻子,接著就壞壞地說道:“憲鬥兄,這個尊夫人還好吧?我聽說多鐸這廝,欺人太甚,簡直不是人,連憲鬥兄老婆他也敢胡來。”

那範文程聽了,尷尬不已,臉麵一時極為難看,脖子上的青筋畢露。要不是自己負有使命,要不是說這話的是大秦大王,他恐怕連和易銘決鬥的心思都有。

他漲紅著臉,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李千秋似乎覺得易銘說的太過刻薄,他認為像範文程這種人,奚落打壓一番是可以的,但要適可而止,因為往往這種奸人小人,如同劣狗,逼急了是要咬人的。

於是,李千秋插話說道:“範先生此番前來,所為何事?大可直言告與大王。”

李千秋說著的時候,易銘看見在旁邊坐著的李侔、範曠、黃宗羲、方以智及韓知禮,一個個壞笑不已,易銘狠狠瞪了幾個幾眼,這幾個方才止住偷笑,卻將眼光看著一臉窘態的範文程。

範文程被易銘點著了痛處,無地自容,也氣得脖子青筋畢露,好在好不容易來了個解交的,就對李千秋投以一瞥感激的目光。他趕緊岔開話題,說道:“哦!在下淨說些沒用的,幾乎忘了大事。”說話間,就一邊解開他那身官袍,從貼身處拿出來一封塗上火漆的信件,然後畢恭畢敬,低頭舉過頭頂,呈於易銘麵前。

李千秋接過來,一把撕了火漆,掏出一張寫滿了毛筆字的信紙,呈交給易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