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第六章:絕代佳人(第二十九節)(55)(2 / 2)

李千秋又道:“我以為正是豪格、吳三桂即將入川,才迫使阿濟格提前發動攻勢,因為阿濟格怎麼會把平定西南的不世之功,假以他人之手呢?主公你說是不是?隻是阿濟格斷難料到,他在圖我黔北,我們則想趁機圖他四川,我們這水師,他怎麼防?”

易銘心想:這倒也是,上萬人浩浩蕩蕩沿赤水河向四川進發,阿濟格又沒有個什麼水師岸防,就是想到了,要阻止大軍前進,也是沒有辦法的。而阿濟格和豪格、多鐸、尼堪等,在平定大順政權和南明的過程中,無不爭先恐後,唯恐功勞都讓人家給搶去了。隻是大順、南明的那些軍隊,碰著清軍,也確實不經打,所以曆史上竟成就了這幫關外“魔王”不世之功勳。

易銘對李千秋提及的沿赤水水路進軍重慶,尤其覺得精妙,隻是他又想到:怎麼赤水的水師情況,自己雖然知道有,但具體情況卻不清楚。這李千秋、趙龍甲等,暗中操作,對自己似乎彙報不夠。

其實這倒是易銘誤解了,這黔府上下,軍政大事、雞毛蒜皮,哪個敢對易銘隱瞞?可能正因為如此,人家彙報時,每每涉及,隻易銘總是嫌人家囉嗦,未曾細聽多想罷了。

易銘聽李千秋一番分析,感覺精妙,就誇獎李千秋,說道:“你這招很高啊!阿濟格來打遵義,我們卻去攻重慶,以赤水的水師,抄他後路。你這是三十六計“圍魏救趙、暗度陳倉”啊!將來四川平定,再沿長江而下,那江南半壁江山,還不是唾手可得呀!”

李千秋聽罷,也是歡喜答道:“正是,主公英明,想的長遠。主公大可放心,這阿濟格和吳三桂,就是兵馬再多,也還是冷兵器,手執鋼刀弓箭,戰鬥力自然有限。我敢說咱們黔北優秀子弟,身經百戰,士氣也高,何況手裏頭有先進武器。真要打起來,咱們一個,足以抵他十個百個。阿濟格大不了從我們這兒走私獲得了一些槍支彈藥,但數量有限,對咱們形不成真正的威脅。清軍絕不會料到我們現在的裝備都先進到了何種程度,恐怕隻以為還是打孫可望時的小米加步槍一樣。主公不知,時下我軍裝備,不但有機槍火炮,更為重要的,咱們軍隊之間的調度聯係,都用上了電台。前頭不久,咱們就已經成功運用莫爾斯電碼和前方各部聯係。這樣一來,將來作戰的時候,我軍行動就可做到全軍一盤棋,可做到進退有度、收放自如。而清軍還在用原始的方式互通消息,所以在我軍麵前,不但是瞎子,還好比聾子。主公,前頭咱們在成都、西安、襄陽和重慶等地,安插了不少眼線,所以清軍虛實動向,早被咱們偵知得一清二楚。下一步我還想在北京建立情報機構,以便全部掌控清軍虛實。所以這次用兵,咱們不動則已,如果要動就打一場大仗,大到出乎清軍和天下人的預料……。

李千秋還在說著,易銘卻自個兒在想,他內心非常認可李千秋所說,於是對勝利充滿信心。他以為:這不是好比將自己年代的軍隊搬來,然後和一幫老土的冷兵器軍隊作戰嗎?

易銘聽李馬丁等人說過,這清軍尤其擅長馬隊集團衝鋒。易銘完全可以想象,成千上萬的兵馬,黑壓壓地衝向嚴陣以待的黔軍陣地。那黔軍陣地上,有機槍、步槍、大炮和手榴彈,裝備精良,據險而守。隻要彈藥充足,那清軍再多、再強悍,隻要敢明目張膽集團衝鋒,其行為無異於飛蛾撲火,無異於群魚入網,也簡直無異於死靶子,這肯定是一場空前的屠殺。

見易銘沉思不語,李千秋知道易銘完全懂得這種後果,所以不再打擾,自行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