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節:山雨欲來風滿樓,大軍壓境使人愁。
會議是在黔府軍機處的大堂內進行的。參加會議的除了有黔北一地黨政軍領導人李易銘、資政李千秋、趙龍甲、朱信、秦任等,還有在遵軍事將領,政府高官,總共約百人。
易銘主持召開了此次軍事會議,會議一致通過了《戰時動員令》,會議指出:對於近期可能來犯之清軍,黔北一地必須上下一心、步調一致、同仇敵愾、緊密團結在主公李易銘周圍。立刻發動群眾、組織全民抗戰,要鼓舞全軍和黔北全體人民,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以不怕困難、不怕犧牲的堅強意誌,英勇抗戰,前赴後繼。務必幹淨、徹底、全部消滅來犯之敵。
會議決定從即日起,全宗、全軍、黔北各族人民立即行動起來,全境進入戰時緊急狀態,各地以縣為單位招募兵勇,要求年齡在16至40歲青壯中年的男子全部響應征召,加快前線兵源補充和後方預備役建設,加緊強化訓練,迅速形成戰力。將其中精壯男士,迅速編入各部充實力量,其餘人員就地成立保安團,加固城防、維持秩序、打擊犯罪、籌集糧草、搬運裝備,確保一方平安。
要求將婦女要組織起來,走出家門,深入工廠、礦山、學校、醫院、農村,廣泛宣傳、發動群眾,全力支援抗戰。
廣大宗青團員、兒童團員,也要立刻行動起來,設置哨卡、加強巡邏,漫天撒網、遍地布防,嚴防敵對勢力及奸細肖小之輩趁機作亂。
會議同時決定,成立戰時軍事委員會,易銘為首,李千秋、趙龍甲、錢虎乙、吳能奇、孫象丙、李馬丁副之。又設立前線指揮部,趙龍甲擔任總指揮,錢虎乙、吳能奇為副總指揮。會議決定立即將十四支人馬擴編,力爭短期內總兵力達到十萬,兵員除就地征集調配外,不足的從征召的新兵中統一調配。
黔北槍械廠、火藥廠、被服廠、黔北糧油總署及各縣官倉及易銘府邸等戰略要害,實行重點保護和戰時管製,增派保安團組織加強警衛、嚴防死守、確保無虞。
軍械工廠、礦山及戰略物資生產,要實行三班倒,加緊加快生產步伐,實行人可歇、機器不能歇,力爭保證軍用物資按要求、按計劃生產,絕不能拉稀擺帶拖後腿,負責軍法從事。
同時,頒布《戰場紀律規定》,嚴格實行“十個殺”。停滯不前者,殺!臨陣脫逃者,殺!貽誤戰機者,殺!投敵叛變者,殺!泄露軍情者,殺!違犯戰場紀律者,殺!……!
考慮到保密的需要,會上沒有明確軍事動向和具體部署。易銘、李千秋會後又單獨會見了與會各軍界代表,對下一步的軍事行動作了初步的安排。兩人要求:鑒於思州等地的當地土司軍隊不會趁機作亂,而烏江、威寧一帶的孫可望也自顧不暇。所以各軍向遵義一線集結,由李千秋統一調度。據探子密信,已知清軍主攻方向和目標是遵義城,易銘、李千秋因考慮到桐梓無險可守,又令駐守該地的撤出城防,一切安排妥當後,各部將領依計而行不提。
果然形式急轉直下,阿濟格兵分左中右三路,左路攻赤水,約兩萬人;右路經南川攻道真、正安一線,約兩萬人;阿濟格自領中路大軍六萬,目標直指遵義。
易銘麻將也不打了、詩詞也沒心思作了,歌兒也不聽、華爾茲也不跳了,就天天呆在兵部軍機處,與李千秋、趙龍甲等,圍著沙盤地圖,密切關注戰場形勢。
一周時間,這阿濟格三路大軍,如黑雲壓成,氣勢洶洶而來。不料左路出師不利,因鄭可望憑借堅固城防死守赤水,所以清軍到此陷入苦戰。這陳步明、褚正烈、鄭可望三人軍隊,本就不下萬人,加之戰時動員了上萬預備役,所以這樣一來,雙方兵力相當。但黔軍裝備精良、士氣高漲,又有水師陳列於赤水河,船堅炮利、縱橫江上。清軍不敢爭鋒,因而黔軍戰力超強,越戰越勇,清軍占不到半點便宜。
初時陳步明、褚正烈援軍未到,清軍還敢渡江圍城,這援軍一到,清軍趕緊撤退,卻於對岸收攏兵馬,與黔軍隔江對峙。
但鄭可望、陳步明、褚正烈三人,早就按照製定的作戰計劃,由鄭可望指揮守城士兵及水師,時時渡江襲擾清軍。那陳步明及褚正烈二人,卻率軍抄清軍後路去了,當然這是後來發生的事情。
後來不及一月,陳步明占領了宜賓,褚正烈占領了瀘州,兩人會師,三支軍隊,將西線清軍擊潰。陳步明又領軍萬人,卻去攻打樂山。而褚正烈與鄭可望合軍一處,率領水師,直下重慶而去……。
清軍右路軍本來進展較為順利,不及半月就拿下了務川、道真,但卻未遇到實質性的抵抗。主帥正狐疑不定,後方卻報來說衛好才所部正繞道攻擊川南,他想回師救援,不料幾日之間,與黔軍連連接戰失利,終至深陷蔣赤信布下的“口袋陣”。
這兩萬人居然讓人家蔣赤信所部五千人給包圍了,清軍主將,無論如何不敢相信這樣的事實。他見大事不妙,立即突圍,組織了幾次突圍衝鋒,除了損失眾多人馬,卻一個人也衝不出去。清軍這才領教了黔軍厲害,情勢愈加危急,後來隻好據守孤城,天天被動挨打、苦苦支撐,不敢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