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讓價值觀正確引領理財生活
通貨膨脹、稅法變動,難以預期的個人和經濟環境,都可能影響你未來的收入。要使未來數十年維持一定的生活水準,你需要更進一步的做好財務規劃。
然而,在實現夢想之前,你需要好好想一想,哪些事情對你來說是很重要的。我們生活上的一些理想和原則,即所謂的價值觀,直接引領著我們的理財行為。你清楚自己的價值觀嗎?答案並非總是那麼肯定。有些人對自己的價值觀隻是一種模糊的感覺,下意識地“跟著感覺走”。但是如果能準確地描述自己的價值觀,會讓你的理財行為理性而有條不紊。
以下是經常被提到的20種重要的事物,選出對你來說是“最重要”者,在旁邊標上A,“有些重要”的填B,“不重要”的填C。仔細考慮你的決定,愈慎重,得出的結果就愈能顯示出你對人生各個有價值事物的真正看法。
你的生活形態及存折做個比較,有多少個A的項目是你平日就在做的?你是否把錢花在真正重要的事物上?你和你的配偶的用錢價值觀是否一致?當你的另一半想要買名牌貴重的東西時,你是不是會選擇較便宜的那件,而把錢省下來讓全家出外去吃頓晚餐?事實上,要一個人去決定哪些事是最重要的已經夠困難了,要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來決定如何花他們共有的錢,那就更不容易了。
要知道我們所有的決定、理財或其他方麵的活動,都建立在價值觀上。價值觀決定了什麼事物是必須做的、什麼是有價值的,而它本身會受到家庭成員、大眾傳播媒體、生活經驗、朋友和我們所生長的社會文化所影響。價值觀念不同的人共同生活,需要常常為自己所相信的事物辯護時,你就會覺得不能適應,如此一來,你是很難過輕鬆生活的。
所以說,一個家庭的所有成員要坦誠的溝通用錢的優先順序,是很重要的。共同的價值觀是這一切的前提。家庭成員之間探討各自的價值觀,盡量取得共識,那麼在具體的事情上就容易達成一致。也就是說,能夠有較佳的機會去達成理財的目標。
四、用邊際原理指導家庭理財
成功的家庭理財不僅在於“增收”,還在於“節支”,即家庭支出的管理。運用經濟學中的“邊際原理”,可以幫助您管理好家庭支出。
我們消費商品是為了滿足某種需要,這種需要的滿足經濟學家稱之為“效用”。效用總是和稀缺聯係在一起的。同樣一杯水,在沙漠中意味著生命,而在江河中卻微不足道。同樣1000元錢,對目前很多普通工入來說,是全部的生活來源,而對於老板族來說,恐怕不過是一頓飯。就消費而言,人們對已有物品的消費越多,每增加一個單位,消費所能提供的效用(即滿足感)越少。這就是邊際效用遞減原理。在日常家庭開支中,如果能有意識地運用“邊際原理”,將有助於我們理好家財。
首先,支出有計劃。現實中不少家庭往往是該花的錢花,不該花的錢也花,能少花的多花,結果造成支出浪費。家庭打算購買的大件商品和大筆開銷,應該提前計劃,什麼季節買最劃算,買什麼標準的既經濟又實惠。這樣,有了一定的目標和計劃,便可以有目的地到市場上了解行情,進行對比,讓有限的資金發揮最大的作用。
其次,有錢不買閑。從邊際原理中可以看出,閑置的消費不僅沒有實用價值,而且可能起負作用。有的家庭孩子本無心學習彈鋼琴,當家長的自己也不懂,卻硬要購買一架,結果鋼琴成為一種昂貴的閑置,隻能作為家庭中的一個毫無意義的擺設。商品買回家不經常用就意味著浪費。因此,不能衝動地因為流行、降價,而買回目前並不需要用的商品,正所謂“有錢不買半年閑”。
再次,惟稀缺消費。潮流的變化、商品的升級換代,總是讓人目不暇接的。從錄象機到VCD再到DVD,人們總是買了這個棄了那個,也不知浪費了多少錢。所以,消費觀念應以稀缺消費為前提,立足在適用、耐用和實用上,而攀比趕時髦,既浪費了原來的,又增加了新的支出。
五、製訂投資理財的策略
投資理財可以使用分段式的,一項投資理財歸一項投資理財,彼此沒有任何關連,各有各成,各有各敗,各有各賺,各有各虧,彼此沒有任何連帶的關係。大多數人都是這樣投資理財。因為要把各項投資組合起來,需要有一套完整的策略,彼此緊扣,這會複雜很多,不容易建立,不如各自獨立那樣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