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過大的負債非常重要,這在平時感覺不到,在關鍵時刻,在困難的時候,效果出來了。我去瑞士達沃斯參加世界經濟論壇時,世界500強企業幾乎都去了,還有39位國家元首、總理級的政要。在那兒我跟這些企業家討論,特別是一些大的私營企業、有百年曆史的私營企業,他們給我一個忠告:一定要注意,銀行的錢不好用;銀行就是那個在你順的時候不斷給你錢,而在你沒錢的時候、最缺錢的時候卻把你往崖下推的那個人。確實是這樣,銀行是嫌貧愛富的,一旦發現你有問題,他抽身得最快。最近我們的主要競爭對手出現了一些問題,有人說他要‘淡出中國’,這個我不太清楚,但是報紙上登了:有不少債權人要限期他們怎樣怎樣、要收回什麼什麼、要提前收回貸款……我想他們的處境大概的確有困難。就是說,減少依賴銀行、穩健地發展是非常重要的。作為一個立誌長遠發展的企業,這是一個基本點。”
談到如何保持良好的現金流,劉永好說,在創業開始,我們就想辦法不讓資金“固化”,不把它固化到固定資產裏去,這樣既留有未來發展的餘地,也降低了初期的成本壓力。還有一點就是誠信。比如1991年,我在飼料廠原料庫門口掛了一個牌,“到了結賬的時候,如果延遲一天,我們甘願罰款1‰”。掛牌之後,客戶都很感動,對我們也很放心,這樣使客戶節約了成本和時間,我們得到了低價原料,貨源充足。這給我們帶來了無限的商機,比銀行貸款還好。所以我說“誠信”是保持現金流最好的辦法。
與劉永好倡導的保持資金的良好流動相對的是,總有一些企業被盲目擴張所帶來的種種假象所迷惑,做出了違反商業規則的決定。
繼銀廣夏之後,中國股市又一個美麗的肥皂泡“噗”地一聲破滅了。藍田股份一直是證券市場最有爭議的公司之一。2002年元月21日、22日,生態農業(原藍田股份600709)股票突然被停牌,市場目光再次聚焦到這隻曾經備受關注的“績優神話股”上。停牌也許僅僅是個開端。公司因涉嫌做假,受到公安機關調查。資金鏈的斷裂以及中國證監會深入進行的稽查,似乎預示著這隻績優股的神話正走向終結。從億安科技到銀廣夏再到藍田股份,黑馬馬失前蹄,神話化為泡影,幾乎每一個動聽的故事後麵都隱藏著一個巨大的陷阱。他們把銀行和股民當做了“自動提款機”,而沒有認真地對自身企業的現金流做好調整(或許他們根本不想)。大量的來自銀行、股民手中的資金汩汩地流入了一個騙局裏,看在眼裏確實煞是好看,但這是違背商業規則,更是違背道德的。那些曾經被金錢迷惑雙眼喪失良知的企業也終究得到了應有的下場。
良好的資金流動應該是由內而外的,企業有實力才能在這個基礎上與其他機構或其他人合作,資本運作應以適度為前提。在這方麵,企業應該學習劉永好的經驗,即使稍嫌保守,但這卻是對企業負責,對銀行負責,對股民負責。
良好的現金流帶來了良好的企業發展。“新希望”得到了平穩、快速地發展,這與劉永好刻意保持良好的現金流是分不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