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以救助人命、避免財物上的損失為優先處理順序
(4)經總指揮批準之後,賦予在當地的一切權限
(5)執行其他當地業務
案例分析:雀巢公司失敗的危機處理
2005年5月25日,在迎“六一”兒童商品抽檢中,浙江省工商局公布了該省市場兒童食品質量抽檢報告,其中黑龍江雙城雀巢有限公司生產的“雀巢”牌“金牌成長3+”奶粉赫然被列入碘超標食品目錄。5月26日,雀巢給媒體發布聲明稱,雀巢碘檢測結果符合《國際幼兒奶粉食品標準》,雀巢金牌成長3+奶粉是安全的。當全國各大超市將雀巢金牌成長3+奶粉全麵撤櫃後,雀巢(中國)公司卻表示對“問題奶粉”目前尚不實行召回。雀巢傲慢的態度和對公眾健康的冷漠終於引發了媒體和公眾的大規模集體聲討,而在北京、昆明等地雀巢奶粉也被查出碘超標,初期的星火危機終成燎原之勢。28日,雀巢(中國)有限公司才正式對外公布,出現碘超標質量問題的奶粉批次為“2004.09.21”。雀巢公司雖然聲稱清楚生產數量及銷往哪些市場,但卻拒絕向公眾透露具體信息。5月29日,中央電視台經濟半小時播出《雀巢早知奶粉有問題》後,雀巢方麵依然沒有就問題奶粉事件給出關於召回或者退貨的進一步答複,導致大部分消費者退貨無門。6月5日,雀巢中國有限公司大中華區總裁就雀巢金牌成長3+奶粉碘超標一事向消費者道歉。6月8日,國家標準委對“嬰兒配方乳粉中碘含量”問題公開表態:“碘不符合標準要求的嬰兒配方奶粉應禁止生產和銷售”。6月下旬,雀巢技術總監坦陳,雀巢付出了昂貴的代價!
雀巢公司一直是處理危機事件的反麵事件。20世紀70年代曾有“維護母乳喂養”長達10年的抵製雀巢運動,而從2003年開始,一家名為“綠色和平”的環保組織就指責雀巢的轉基因食品,並有中國消費者為此狀告雀巢。這次碘超標事件是錯誤的價值觀和錯誤的新聞發言人導致的失敗的危機公關,使得雀巢成了更為經典的反麵教材。其失敗之處在於:
1.對危機不敏感,沒有危機管理體係
雀巢公司在事發15天之前就知道金牌成長3+奶粉被列為不合格產品,但是仍心存僥幸,沒有做好任何應對危機的準備。雖然在媒體披露當天公關人員就代表雀巢公司出來發言,但那時已經火燒眉毛無濟於事了。
2.內部溝通體係不暢通
在危機處理過程中,雀巢公司公關人員前後矛盾的話語,顯然是公司生產工廠與總部之間,生產部、銷售部、市場部及公關部各部門之間溝通不順暢所致。
3.缺乏誠信,價值觀缺失
在危機處理過程中,雀巢公司一會兒說自己的奶粉符合國際標準,一會兒又說符合《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中碘攝入量的上限,推三阻四,沒有絲毫誠信可言,沒有表現出任何為消費者負責的價值觀。
4.不願意承擔責任
當全國各商店超市均已撤貨時,雀巢公司還在表示不回收,隻是對他們為消費者“帶來的不必要的麻煩”表示道歉。人命關天的事,隻是不必要的麻煩?此種胸懷,怎能讓消費者原諒你和信賴你?
5.公關人員素質差
在媒體廣為流傳的公關人員接受央視采訪的照片,是其低著頭在摘耳麥的畫麵,那種神色和姿態,讓人感覺就是做了錯事理虧心虛但又不想認錯。而其次沉默來應對致使采訪先後三次中斷,更顯其缺乏專業素養。其屢次漏洞百出、前後矛盾、不著邊際的回答更是敗壞了雀巢公司的形象。
6.不識時務,故弄玄虛
可憐天下父母心。雀巢奶粉作為嬰幼兒食品,其質量出了問題,當然讓人矚目和擔心。然而雀巢公司的公關人員卻動不動擺出公事公辦的架子,稱“如果有進一步的消息我會再告訴你們”,“采訪到此結束”,傲慢與冷漠盡顯無遺。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在危機事件中,你種下的是誠信和負責任的種子,那你就會收獲消費者的信任和信心;但如果你種下的是謊言和欺騙,那你收獲的將是消費者的心寒和市場的毀滅性打擊。
通過雀巢失敗的危機處理的案例分析,應當做什麼,不應當做什麼,相信企業管理者已經了然於心。大致說來,無非是重視危機、加強溝通、堅持誠信以及承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