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突發事件處理,把損失降到最低(2)(2 / 3)

最後,我們再來看後來居上者為了挑戰領導者而發起的進攻性價格戰。在這種情況下,企業首先要回答一個戰略問題,即本企業想在該行業處於什麼樣的地位?公司的長遠目標是什麼?明確了目標之後就要分析一下本企業是否有足夠的實力發起進攻戰,是否能夠後發製人。如果一個企業具有明顯的成本優勢或品牌優勢,有一個周密的戰術計劃,就可以在適當的時機發起進攻。不過一定要有打惡仗的準備,因為沒有人願意放棄原有的領導地位。

總而言之,價格戰在很多行業都難以避免,尤其是隨著競爭的加劇,一些企業為了生存會失去理智。要想避開價格戰的衝擊,關鍵是企業要明確自己的目標和定位,才能明明白白地去經營,掌握主動權。

加強企業管理,消除內部隱患

很多大企業、名企業、強企業,在旁人看來發展得挺好。但這些企業發展得快,倒閉得也快。為什麼呢?不重視企業內部管理是其原因之一。身體裏如果本就有病而不自覺,看著再壯實的一個人也是不堪一擊的。

克萊斯勒公司(ChryslerCo)創立於1925年,到1940年克萊斯勒逝世,公司的產量和營業額已經超過了福特公司,成為僅次於通用汽車公司的世界第二大汽車公司。但後來卻因為經營不善,營運狀況逐步下降。到1978年,開始出現公司曆年最為嚴重的年度赤字——1.6億美元。當時外部有日本這個強大的競爭對手以及石油危機,內部結構鬆散、各自為政。由於公司部門多、分工細,僅副總經理就有35個之多。個別部門隻顧維護本部門的利益,整個公司沒有一定的工作製度,也沒有聯係公司各部門的製度,更沒有召集各個部門負責人開會的溝通製度。在缺乏可信賴的情報谘詢收集和傳輸係統的情況下,某一部門如果出錯,公司決策層根本無法得知。信息之間常常互相矛盾,致使公司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決策。結果工程部門設計的車輛,製造部門無法生產;製造部門製造的車輛,銷售部門無法在市場順利銷售,造成庫存不斷增加。在如此混亂的係統環境下,又正好碰上了美國經濟衰退期,國際石油輸出組織大幅度提高油價,因此克萊斯勒公司所生產的高耗油量的大型汽車銷售持續急速萎縮,銷售量僅有正常狀況下的一半,僅艾科卡就任前的18個月裏,虧損就達4.6億美元。所以危機爆發時,克萊斯勒公司債台高築、資金短缺、士氣低落。

下麵是克萊斯勒公司新任CEO艾科卡的處理措施:

1.組織結構改組

把幕僚減縮到最小範圍,並解雇了33位副總經理。

2.提升快速反應能力

組成公司4人決策小組來決定公司所有的關鍵性事務,降低還債壓力,出讓有穩定營業收入來源的坦克事業部門。

3.減少支出

艾科卡要求公司的最高管理階層減薪10%,同時將自己的薪水降低到象征性的1美元。

4.減少虧損

關閉虧損工廠。

5.增加營運資金

與國會議員進行危機溝通,爭取政府貸款擔保,最後獲得12億美元的貸款。

6.快速推出新產品

公司加速研發新車型,並在1984年上市。該車性能較好,上市後立即占有了12%的小型車市場。

克萊斯勒公司1984年取得23.8億美元的純利,資產升至90.6億美元。公司的體製和實力都得到了顯著改善。

樹立危機意識,應對突發事件

古語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樹憂患意識,重視危機,才能在突發事件麵前,從容應對。很多危機其實原本是可以避免的,隻因主觀上的輕視、疏忽而造成巨大損失。

2001年4月,浙江海鹽人陳恩與金月根、金家祥三人共同承租了連雲港市某度假村客房部後,向連雲港一電器公司購買了84台某牌空調器(共計人民幣27萬餘元)。2001年11月,陳恩等人以空調器存在質量問題為由,向上海某空調器製造有限公司投訴,某公司派員赴連雲港進行檢測和協商,但最終雙方並未達成一致意見。2001年12月及2002年1月,時任記者的錢某在利益誘惑下,先後采寫了有關上述事件的兩篇報道,一篇為《噪音超標被處罰,客戶索賠200萬——84台×牌空調惹麻煩》,一篇為《×牌空調惹麻煩有續聞——業主停業索賠300萬元》,登載於南京某報。2002年3~5月間,陳恩、金月根、金家祥三人分別在上海、南京兩市商業交通要道懸掛“×牌空調質量低劣”的宣傳語,當眾各砸毀該牌空調一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