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微利時代,低成本造就利潤空間(4)(2 / 3)

這得益於她對商品和顧客的透徹研究。比如,一般人們關注的都是電視機、音響,比較忽略小件商品或者配件商品的價格。而劉秀芬的銷售能做得非常大,利潤基本是在配件上。同時,搞好配件推薦服務也方便了顧客。因為一些大件還需要連接,劉秀芬的門店總能較好地說服一些買大件的顧客配上必要的線材、麥克風一類的配套物件。一般而言,一些附屬產品,如AV線、話筒、光纖線、同軸電纜等,在整機上是不配套的。劉秀芬說:“在我們眼裏,不能漏掉一個顧客。你買了大件,能搭什麼東西,我給你介紹,了解你家裏有什麼,沒有什麼,沒有的就給你配上。”

劉秀芬2000年10月去天津任天津分部總經理,在那裏創造了毛利的曆史紀錄。其思路就是:主推那些高毛利的商品。比如幾個電視品牌裏麵,哪個能多掙錢哪件商品就成為主推對象。劉秀芬的門店或分部每天都給銷售員製定任務,提銷量要求,具體到每件商品的台數,催促銷售員完成任務,以提高毛利。“關鍵是領導者要研究商品的個性,而且定位要準確,這非常關鍵,盲目定價,底下的人會有壓力,也未必會達到好的效果。”

沃爾瑪打造零售王國

沃爾瑪公司連續多年位居世界500強之冠,它的低價模式為人津津樂道,那麼,它是怎樣在零售業稱王稱霸的呢?

沃爾瑪公司曆經50載發展為全球最大的公司,所以每年它必須飛快長大:從每年銷售收入的增長來看,1991年為400億美元,1993年為673億美元,1995年為936億美元,2001年為2000億美元,2005年為2880億美元……誰也不會否認它會長大到年銷售收入4000億美元。問題是已經足夠大的沃爾瑪公司是笨重的嗎?或者說應該將其拆分實施“小而美”戰略嗎?事實上,全球沒有幾家公司像沃爾瑪那樣行動靈敏,它的供應鏈和信息係統比隻有一家商店的小公司還要靈活,任何一項新措施或者任何一筆浪費都可以飛快地被統計出來,它不就是一頭跳舞的大象嗎?沃爾瑪已經擁有2400多家連鎖商店,而且這個數目每月都在增加,它仍然要保持“長大經營”理念。

沃爾瑪值得我們學習借鑒的東西有很多:它們的服務文化,他們的成本管理、物流管理,還有幾十年的堅忍精神等。究竟這頭大象是如何跳舞的呢?做大的公司是如何獲取永續贏利的呢?

沃爾瑪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它的低價策略,特別是一直堅持的“天天低價”法則。沃爾瑪創始人山姆?沃爾頓1962年創立第二家連鎖店時,靠的就是薄利多銷。當年,山姆對其商店的定位是中下階層,主要經營服裝、飲食以及各種日常用品,最重要的是以低於別家商店的價格出售,因而吸引了眾多顧客。連鎖店越開越多,但“天天低價”的承諾始終沒有變。“女褲理論”就是對沃爾瑪營銷策略的最好闡釋:女褲的進價每條0.8美元,售價1.2美元。如果降到每條1美元,雖然會少賺一半的錢,但卻能賣出3倍的貨,從而增加1/3的利潤。沃爾瑪倡導的是低成本、低費用結構、低價格,讓利給消費者的經營思想。那麼是什麼使這頭大象敢於“天天低價”?“天天低價”的利潤采源到底在哪裏?

沃爾瑪公司總部實行扁平結構的管理體製,下設四個事業部,分別管理購物廣場(含折扣店)、山姆會員店、國際業務和物流業務。兩個商店管理事業部,通過事業部總裁、區域總裁、區域經理、店鋪經理四個層次,直接對店鋪的選址、開辦、進貨、庫存、銷售、財務、促銷、培訓、廣告、公關等各項事務進行管理。店鋪銷售的所有商品,除了部分生鮮食品考慮到保鮮的要求,由店鋪在附近自行采購外,全部由事業部的采購部門統一采購,物流部門統一配送。這種連鎖經營模式使得沃爾瑪公司具有強大的市場競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