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再也沒有鳥兒歌唱(二)(2 / 3)

莫瑞斯·布朗作為禁獵區的管理人在他二十多年的時間裏,他所觀察到並實際記錄下來的鷹比任何一個美國人都多。禿鷹遷徙的高潮是在八月底和九月初。這些鷹被認為是在北方度過夏天後返回家鄉的佛羅裏達鷹。(深秋和初冬時,還有一些大鷹飛過這裏,飛向一個未知的過冬地方,它們被認為是屬於另一個北方種的。)在設立禁獵地區的最初幾年裏,從1935年-1939年,被觀察到的鷹中有40%是一歲大的,這很容易從它們一樣的暗色羽毛上認出來。但在最近幾年中,這些未成熟的鳥兒已變得罕見了。在1955年一1959年間,這些幼鷹僅占鷹總數的20%;而在1957年一年中,每32隻成年鷹裏僅有一隻幼鷹。

霍克山的觀察結果與其他地方的發現是一致的。一個同樣的報告來自伊利諾斯州自然資源協會的一位官員愛爾登·佛克斯。可能在北方築巢的鷹沿著密西西比河和伊秘諾斯河過冬。佛克斯先生1958年報告說最近統計了59個鷹中僅有一隻幼鷹。從世界上唯一的鷹禁獵區——撒斯魁漢那河的蒙特·約翰遜馬上出現了該種類正在滅絕的同樣征候。這個島雖然僅在康諾雲格壩上遊區8英裏,離蘭卡斯特郡海岸大約半英裏的地方;但它仍保留看它原始的洪荒狀態。從1934年開始,蘭卡斯特的一個鳥類學家兼禁獵區的管理人荷伯特·H·伯克教授就一直對這兒的一個鷹巢進行了觀察。在1935年到1947年期間,伏窩的情況是規律的,並且都是成功的。從1947年起,雖然成年的鷹占了窩,並且下了蛋,但卻沒有幼鷹出生。

在蒙特·約翰遜島上的情況與佛羅裏達一樣,流行著同樣的問題——一些成年鳥棲息在窩裏,生下了一些蛋,但卻幾乎沒有幼鳥會出現。要尋找一個原因的話,看來隻有一種原因可以符合所有的事實,即鳥兒的生殖能力由於某種環境因素而降低,以致於現在每年幾乎沒有新的幼鳥產生來傳種接代了。

由美國魚類及野生物服務處的著名的詹姆斯·大衛博士所進行的多種實驗顯示出在其他鳥類中確有同樣的情況正在人為地產生著。大衛博士所進行的一係列殺蟲劑對野雞和鵪鶉影響效果的經典試驗確證了這樣一個事實,即在DDT或類似化學藥物對鳥類雙親尚未造成明顯毒害之前,已可能嚴重影響它們的生殖力了。鳥類受影響的途徑可能不同,但最終結果總是一樣。例如,在喂食期間將DDT加入鵪鶉的食物中,鵪鶉仍然活著,甚至還正常地主了許多蛋;但是幾乎沒有蛋能孵出幼鳥來。大衛博士說:“許多胚胎在孕育的早期階段發育得很正常,但在孵化階段卻死去了。”這些孵化的胚胎中有一半以上是在五天之內死掉的。在用野雞和鵪鶉共同作為研究對象的實驗中,假若在全年中都用含有殺蟲劑的食物來飼養它們,則野雞和鵪鶉不管怎樣也生不出蛋來。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羅伯特·路德博士和查理·捷那雷博士報告了同樣的發現。當野雞吃了帶狄氏劑的食物時,“蛋的產量顯著地減少了,小雞的生存也很困難。”根據這些作者所談,由於狄氏劑在蛋黃中貯存,由於狄氏劑在孵卵期和孵出之後被逐漸同化而給幼鳥帶來了緩慢的,但卻是致死的影響。

這一看法得到了華萊士博士和一個畢業學生R·F.伯那德的最新研究結果的有力支持,他們在密執安州立大學校園裏的知更鳥身上發現了高含量的DDT。他們在所檢驗的所有雄性知更鳥的睾丸裏,在正在發育的蛋囊裏,在雌鳥的卵巢裏,在已發育好但尚未生出的蛋裏,在輸卵管裏,在從被遺棄的窩裏取出的尚未孵出的蛋裏,在從這些蛋內的胚胎裏,在剛剛孵出但已死了的雛鳥裏都發現了這種毒物。

這些重要的研究證實了這樣一個事實,即一旦使生物脫離與殺蟲劑初期接觸,殺蟲劑的毒性也能影響下一代。在蛋和給與發育中的胚胎以營養的蛋黃裏的毒物貯存是致死的真正原因,這也足以解釋了為什麼大衛看到那麼多鳥兒死在蛋中或是孵出後幾天內就死去了。

當將這些研究實驗應用到鷹上時遇到了幾乎無法克服的困難,然而野外研究正在佛羅裏達州、新澤西州和其他一些希望能夠對發生在這麼多鷹中的明顯不孕症找出一個確切原因的地方進行。這樣,根據情況判斷來看,原因指向了殺蟲劑。在魚很多的地方,魚在鷹所吃的食物中占很大的比例(在阿拉斯加約占65%;在切沙皮克灣地區約占52%)。毫無疑問,由布羅勒先生長期研究的那些鷹絕大多數都是食魚的。從1945年以來,這個特定的沿海地區一直遭受著溶於柴油的DDT的反複噴撒。這種空中噴藥的主要目標是鹽沼中的蚊子,這種蚊子生長在沼澤地和沿海地區,這些地方正是鷹獵食的典型地區。大量的魚和蟹被殺死了。實驗室從它們的組織裏分析出含百萬分之四十六高濃度的DDT。就像清水湖中的鸊鷉一樣(鸊鷉由於吃湖裏的魚而使體內殺蟲劑積累到很高濃度),這些鷹當然也在它們體內組織中貯存了DDT。同樣,如同那些鸊鷉一樣,野雞、鵪鶉和知更鳥也都越來越不能生育幼鳥來保持它們種類的繁衍了。

從全世界傳來了關於鳥兒在我們現今世界中麵臨危險的共鳴。這些報告在細節上有所不同,但中心內容都是寫繼農藥使用之後野生物死亡這一主題。例如,在法國用含砷的除草劑處理葡萄樹殘枝之後,幾百隻小鳥和鷓鴣死去了;或是在曾經一度以鳥類眾多而聞名的比利時,由於對農場噴撒藥而使鷓鴣遭了殃。

在英國,主要的問題看來有些特殊,它是和日益增長的在播種前用殺蟲劑處理種子的做法相聯係的。種子處理並不是新鮮事,但在早期,主要使用的藥物是殺菌劑。一直沒有發現對鳥兒有什麼影響。然而到1956年,用一種雙重目的的處理方法代替了老辦法,殺菌劑、狄氏劑、艾氏劑或七氯都被加進來以對付土壤昆蟲。於是情況變得糟糕了。

1960年春天,關於鳥類死亡的報告象洪水一樣湧到了英國管理野生物的當局,其中包括英國鳥類聯合公司、皇家鳥類保護學會和獵鳥協會。一位諾福克的農夫寫道:“這個地方像一個戰場,管理人員發現了無數的屍體,其中包括許多小鳥——鶸雀、綠鶯雀、紅雀、籬雀、還有家雀……野生生命的毀滅是十分可憐的。”一位獵場管理人寫道:“我的鬆雞已被用藥處理過的穀物給消滅掉了,一種野雞和其他鳥類,幾百隻鳥兒全被殺死了……對我這個終生的獵場看守人來說,這真是一件令人痛心的事情。看到許多對鬆雞在一起死去是十分可悲的。”

在一份聯合報告裏,英國鳥類聯合公司和皇家鳥類保護學會描述了67例鳥兒被害的情況——這一數字遠遠不是1960年春天死亡鳥兒的完全統計數。在此67例中,59例是由於吃了用藥處理過的種子,8例由於毒藥噴撒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