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股民常備實戰戰法(10)(1 / 3)

(3)新股上市時的選擇技巧。

新股上市一般指的是股份公司發行的股票在證券交易所掛牌買賣。新股上市的消息,一般要在上市前的十來天,經傳播媒介公之於眾。新股上市的時期不同,往往對股市價格走勢產生不同的影響,投資者應根據不同的走勢,來恰當地進行投資決策。

當新股在股市表現好時上市,往往會使股價節節擎升,並帶動大勢進一步上揚。因為在大勢造好時新股上市,容易激起股民的投資欲望,使資金進一步圍攏股市,刺激股票需求。新股上市時,投資者還應密切注視新上市股票的價值調整,並掌握其調整規律。

一般來講,新上市股票在掛牌交易前,股權較為分散,其發行價格多為按麵額發行和中間價發行,即使是績優股票,其溢價發行價格也往往低於其市場價,以便使股份公司通過發行股票順利實現其籌資目標。因此,在新股票上市後,由於其價格往往偏低和需求較大,一般都會出現一段價值調整時期。其價位調整的方式,大體上會出現如下幾種情況:

[1]股價調整一次進行完畢,然後維持在某一合理價值進行交易。此種調整價值方式,係一口氣將行情做足,並維持其與其它股票的相對比價關係,逐漸地讓市場來接納和認同。

[2]股份一次調整過頭,繼而回跌,再維持在某一合理價值進行交易。將行情先做過頭,然後讓它回跌下來,一旦回落到與實質價位相配時,自然會有投資者來承接,然後依據自然供求狀況進行交易。

[3]股價調整到合理價位後,滑降下來整理籌碼,再做第二段行情調回到原來的合理價位。這種調整方式,有漲有跌,可使申購股票中簽的投資者賣出後獲利再進,以致造成股市上的熱絡氣氛。

[4]股價先調整至合理價位的一半或2/3的價值水平後,即停止,然後進行籌碼整理,讓新的投資者或市場大戶吸進足夠的股票,再做二段行情。此種調整方式,可能使心虛的投資者或心理準備不充分的股民減少盈利,但有利於富有股市實踐經驗的投資老手獲利。

由此可見,有效掌握新股上市時的股價運動規律並把握價值調整方式,對於股市上的成功投資者是不可或缺的。

8.投資者選股實操技巧

(1)選股要靈活多變。

新股民要“靈活多變”,以適應市場的變化。

[1]上漲。

股市上漲期雖然滿盤飄紅,但各個股票之間的漲幅都有很大差異。在一輪上漲行情中,那些熱門股、績優股的漲幅往往強於大盤。

[2]中長線。

中長線投資,應選擇那些具有成長性且無政策性風險的股票。此類行業為經濟建設的“瓶頸”,是國家重點扶持項目,“傾斜政策”將使其長期受惠,因而這類股票應是中長線投資者的首選對象。

[3]短線。

短線投資以跑差價為主,則可選擇那些上下振幅大、彈性好的熱門股來操作。這類股一般具有兩重性:一是業績較差,回報較低,這就決定了它們在下跌時跌幅深於大盤;二是由於其行業、地理位置上的優勢,使它們在漲勢中漲幅超過大盤。振動這麼強烈的股票,差價可觀,自然是短線客眼中的財神了。

[4]小資金。

對於散戶來說由於資金少,不能大進大出,應以薄利多銷為主。其操作對象應以低價股與基金為主。尤其是基金,由於其價位低和成本低(免收印花稅)而受到中小散戶們的青睞。低價位股中要選擇那些盤子較小,股性較活的個股。

[5]資金多。

若資金較大可選擇那些盤子適中,成交量大,流通性好的個股來操作。盤子小、流通性差的個股易進難出,很不方便。

(2)什麼樣的股票才可能成為黑馬?

一般來說,能成為黑馬的股票必須符合以下幾個條件:

[1]公司的流通股本較小,最好的在5000萬股以內。主力機構要想對某隻股票進行炒作的話,必須投入大量的資金,如果流通盤過大,這些機構往往會放棄對該股的炒作;流通盤較小的話,被選中的機會會更大。

[2]從以往市場表現來看,股票的股性比較活躍。股性越活,表明該股長期受市場主力所關注,因而進行炒作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3]該股近期的走勢表現為低位震蕩格局,以箱形震蕩最為常見。因為,主力要進行炒作,必須持有大量的廉價籌碼。主力建倉的手法較多,在震蕩、洗盤以及初步拉升過程中都可以得到大量的籌碼。當主力所持的籌碼累計到一定份額時,便會對股價進行拉升。在整個炒作過程的初期,主力可能對股價進行試探性的拉升。對該股各價位上的阻力進行確認,從而製定投資計劃。也就是說,在出現股價飆升的階段之前,該股可能會對前期的阻力位形成幾次假突破。總的來說,上市公司的基本麵、財務狀況、機構主力的操盤手法等因素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股票的走勢,投資者麵對不同的個股,應區別對待,把握盈利機會。

(3)在牛市中如何選股?

隨著牛市的成立以及深入推進,許多投資者以為賺錢已經成為一件很容易的事,買入股票的膽子隨著行情持續上漲而逐步增大,也開始完全進入“好了傷疤忘了疼”的狀態。其實,回顧一下曆史,會發現在時間的檢驗下,行情中很多具有誘惑力的東西最終都會被打回原形的。

幾項有趣的統計足以說明盡管牛市業已成立,但“膽子大”未必能取得理想的投資績效:

[1]權重股對指數的支配權越來越大,並且陸續上市的新大盤股在不斷地增加著新市值,抬升著大盤指數。因此,未來當指數漲到3000點,甚至5000點的時候,將會有許多股票仍處於目前1700點的價位,還有許多股票會不漲反跌,連續創新低。

[2]過去的10年間,已經有許多的公司從股市中消失,未來的10年,將會有更多的公司從股市中消失。

[3]股市過去的十幾年內,已經從市場中消失的機構,幾乎都是在牛市行情中“膽子最大”的機構,消失的風雲人物也幾乎都是在牛市中“豪氣衝天”的人物。

可見,股市中什麼最無情?是時間!所以,在理性投資者的理念中有這樣的認識:在股市中比的不是誰今天賺得多,而比的是誰在股市中生存的時間長。

如果比誰賺得多,股市中已經有太多大喜大悲的案例,有許許多多幾年前股市中的風雲人物早已經消失在市場中,倒在了牛市形成之前。而比誰生存的時間長,則意味著生存的時間越長,所獲得市場賜予的機會就越多。在這裏給投資者一些建議,不妨關注一下短線選股的“三高”理論:

[1]漲幅要高。絕大部分股票發動行情,起步於較好的技術狀態,經曆了由緩漲到加速的過程。大部分投資者希望做到最美的一段行情,所謂“富貴險中求”,行情進入加速度的一段,必然是一般人認為“險境”的地方,也即漲幅已高的時候。漲幅高包括三層互不矛盾的意思:一是絕對漲幅要高,如果股價從底部啟動50%以上,進入主升浪應是順理成章;二是實現階段突破,能夠成功突破前一頂部的股票,理當看好,不能突破或在前一頂部下逡巡,有無功而返的可能;三是創新高,股價創曆史新高,說明價值重新發現,價格重新定位,在成交正常的情況下,理應看高一線。

[2]主力資金介入程度要高。並非莊股就好,關鍵是散戶的地位,決定了不可能對公司的基本麵研究太深。而主力資金多半研究實力雄厚,其敢於重倉介入的股票,前景看好。散戶無法研究公司的基本麵,但可以通過K線研究主流資金的進駐程度。主力淺嚐輒止的,我們放棄;主力實力弱小的,我們觀賞;主力實力非凡、大舉入駐的,才是我們重倉參與的對象。當然,主力資金介入程度高與控莊股要有區別,如果主力已經將股票做成了新莊股,說明風險已經大於收益,理應回避為上。

[3]板塊呼應度要高。價值投資理念下,主力資金已經從個股價值挖掘轉向行業價值挖掘。有板塊呼應度的股票,說明該行業發展前景較好,屬當前熱點或潛在熱點,有發展潛力。即便是臨時性熱點,板塊呼應度高的特點也決定了被套的可能性不大,因為熱點的反複表現,會多次創造解套獲利的機會。

(4)在熊市中如何選股?

在熊市中投資的股民十個有九個是虧損的,能少虧些就算贏了,賺錢更如火中取栗。但我們仍有部分股民在弱市的槍林彈雨中穿梭自如,賺得真金白銀。這不禁讓一些投資者分外眼紅。

熊市中選股的難度要遠遠大於牛市及盤整市道時,因為大盤是在不斷下跌,大部分個股的走勢也是逐級向下,隻有極少數個股逆勢上揚。要從眾多個股中挑選熊市中的牛股,有點像大海裏撈針,沒有一定功力的非專業投資者最好還是知難而退。雖然在熊市中選股難度很大,但還是有一些方法可循的:

[1]選擇基本麵情況發生重大變化,業績有望突升的個股。這類個股,無論在牛市還是熊市,都是受追捧的對象。由於基本麵發生了重大好轉,必然或早或晚反映到股價上。當然還要注意介入時機,不要等股價已經漲上天了再買進。

[2]選擇具有長期良好發展前景的個股。具有良好發展前景的公司,是大多數人選股時追求的目標。這類公司經營穩健、發展前景光明,為許多人所看好,在牛市中股價可能高高在上,業績被提前預支。然而在熊市中則可能隨大盤大幅下跌、尤其是在暴跌時,倒為投資者提供了一次絕好的買入機會,讓你用很低的價格得到一支優質股票,獲得意外的驚喜。當然選擇這類個股應立足於中長線,不能指望短期內即獲高額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