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股民常備實戰戰法(7)(1 / 3)

成長股評估標準如下:

(1)管理技巧。公司的管理方麵是否以其傑出的專業管理能力聞名。

(2)產品銷售成長。公司的產品單位銷售成長率是不是在穩步提高,這一需求成長率是否在將來能夠繼續。

(3)低廉的勞動成本。勞動成本是否占生產成本的低比率或適度比率,勞務糾紛是否會阻礙盈餘的成長。

(4)稀有資源。公司是否能控製其本身所需的原料,公司所依賴的供應者是否對稀有資源可能大幅度加價。

(5)產品訂價。公司是否能主宰它所服務的市場,因而在必要時能夠提高產品價格,或者該公司在其關鍵市場上隻是一個小因素,必須跟隨其他廠商來調整步伐。

(6)最小限度的政府法規。公司是否能夠免於政府法規、合約或者反托拉斯問題的限製。

(7)管理控製。公司管理當局能否控製公司本身的命運,公司是否能夠受惠於經濟形勢、銀行、供應商、競爭者或政府。

(8)高持續成長率。公司能否以滿意的比率支持其本身的成長,由於這一比率對每家公司來說都不相同,所以,通常視公司所服務的市場的成長率而定。對於大公司的經驗法則是:真正的成長股,亦即盈餘和股利在未來將迅速成長的公司股票,很可能成為傑出的投資對象。曆史上確實有所成長的公司,會對其有耐心的股東提供優厚的投資報酬率。這種股票相當難尋找,但是很值得尋找,發現它們,買進它們,但是必須要有耐心,一定要在它們相對便宜的時候買進。更重要的是,當它們高價時,別猶豫,趕緊賣出,因為有一天,這些股票還會再度便宜。那時候,投資者就會擁有將這些自己心愛的股票再度買回的機會了。

4.4.6成長型股票的15個標準

(1)這家公司的產品或服務有沒有充分的市場潛力,至少幾年內營業額能否大幅成長?

(2)為了進一步提高總體銷售水平,發現新的產品增長點,管理層是不是決心繼續開發新產品和新工藝?

(3)和公司的規模相比,這家公司的研究發展努力,有多大的效果?

(4)這家公司有沒有高人一籌的銷售組織?

(5)這家公司的利潤率高不高?

(6)這家公司做了什麼事,以維持或改善利潤率?

(7)這家公司的勞資和人事關係是不是很好?

(8)這家公司的高級主管關係很好嗎?

(9)公司管理階層的深度夠嗎?

(10)這家公司的成本分析和會計紀錄做得如何?

(11)是不是在所處領域有獨到之處?

(12)這家公司有沒有短期或長期的盈餘展望?

(13)在可預見的將來,這家公司是否會大量發行股票,獲取足夠的資金,以利公司發展,現有持股人的利益是否因預期中的成長而大幅受損?

(14)管理階層是不是隻向投資人報喜不報憂?

(15)這家公司管理階層的誠信正直態度是否無庸置疑?

4.4.7盤中如何預知股票將要拉升

一般說,量價關係,如同水與船的關係,即水漲船高。因此,隻要有增量資金,且增量資金持續放大,則股價是可以拉升的。這裏麵的重要預測公式和方法是:

1.首先預測全天可能的成交量

公式是:

(240分鍾÷前市9:30到看盤時為止的分鍾數)×已有成交量(成交股數)

使用這個公式時又要注意:

(1)往往時間越是靠前,離開9:30越近,則越是偏大於當天實際成交量。

(2)一般采用前15分鍾、30分鍾、45分鍾等三個時段的成交量,來預測全天的成交量。過早則失真,因為一般開盤不久成交偏大偏密集;過晚則失去了預測的意義。

2.如果股價在形態上處於中低位,短線技術指標也處於中低位時的注意事項

(1)如果“當天量能盤中預測結果”明顯大於昨天的量能,增量達到一倍以上,則出現增量資金的可能性較大。

(2)“當天量能盤中預測結果”一般說來越大越好。

(3)注意當天盤中可以逢回蕩,尤其是逢大盤急跌的時候介入。

(4)如果股價離開阻力位較遠,則可能當天漲幅較大。

(5)如果該股不管大盤當天的盤中漲跌,都在該股股價的小幅波動中橫盤,則一旦拉起,在拉起的瞬間,注意果斷介入。尤其是:如果盤中出現連續大買單的話,股價拉升的時機也就到了。通過研判量能、股價同股指波動之間的關係、連續性大買單等三種情況,盤中是可以預知股票將要拉升的。

綜合上述,股價處於中低位,量能明顯放大,連續出現大買單的股票中,有盤中拉升的機會。尤其是股價離開重阻力位遠的,可能出現較大的短線機會。

3.如果股價處於階段性的中高位,短線技術指標也處於中高位,尤其是股價離開前期高點等重阻力位不遠時的注意事項

(1)量能明顯放大,如果股價反而走低的話,則是盤中需要高度警惕的信號。不排除有人大筆出貨。這可以結合盤中有無大賣單研判。

(2)高位放出大量乃至天量的話,則即使還有漲升,也是餘波。吃魚如果沒有吃到魚頭和魚身,則魚尾可以放棄不吃。魚尾雖然可以吃,畢竟肉不多,刺多。

4.5看莊技法

4.5.1如何計算莊家的持倉量

計算莊家的持倉量,可以很好的幫助投資者判斷莊家目前處於何種階段,如果是建倉階段就應該伺機跟進;如果是出貨階段就應該趕快平倉出局。這其實也是股市製勝的一個要點。但要非常精確的知道莊家的持倉量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投資者隻能根據不同的階段、不同的時間,用某種方法去大致的估算它。

1.吸貨形態

莊家吸籌一般分為兩個階段,低位吸貨和拉高吸貨。初級吸貨階段的持倉量比較容易計算,可以認為吸籌量大約占全部成交量的15%~30%之間的水平。

拉升階段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急升走勢,這是莊家的主動收集籌碼方法,一般考慮全部成交量的50%為莊家吸籌量;一種是緩升走勢,這個時候,莊家往往是進貨和出貨在同時進行,不斷地賺取差價降低成本。可以認為莊家的吸籌量大約在25%~35%之間。

2.吸貨時間

對於一些吸貨期非常明顯的個股,大致測算莊家持倉量較為簡單,其公式為:

持倉量=(吸貨期吸貨期每天平均成交量÷2)――(吸貨期吸貨期每天平均成交量÷250%)

從公式中可以看出,吸貨期越長,莊家持倉量就越大;每天成交量越大,莊家的吸貨也就越多。

3.換手率狀態

在許多情況下,如果股價處於低價位區域時,成交相當活躍、換手率很高,但股價的漲幅卻很小,一般都是屬於莊家的吸籌行為,換手率=吸貨期成交量總和÷流通盤100%。就這方麵因素來說,股價在低位區域換手率越大,表明莊家吸籌就越充分,這點也提醒投資者應該重點關注那些股價在低位落後於成交量變化的個股,它們將是下一階段機會較多的一批個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