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6章 元代富麗名貴之城杭州(1 / 1)

杭州是元代中國南方一個大都會,它不僅規模宏偉,人口眾多,交通發達,經濟繁榮,而且還是有元一代中外文化交流的中心,是當時世界東方的大國際性都市。元初馬可波羅來杭時,即驚歎為“世界最名貴富麗之城”。

杭州原是南宋的都城,又是商業的中心。南宋時期,城中商業貿易曾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繁華。南宋末年,外患頻仍,經濟凋敝,杭州城也漸見蕭條。元軍滅宋,杭州城免遭破壞,城中的商業在南北統一、運河開通的有利環境下迅速得以恢複。

元代除了元大都外,第二個重要城市就是南方工商業中心杭州城,杭州商業的繁榮遠非新建的大都可比。著名的戲劇家關漢卿,在元朝滅宋後不久,自大都來到杭州。杭州城市的繁華和山水的奇秀,使他大為震驚。他作曲稱頌說:“這答兒忒富貴,滿城中繡幕風簾,一哄地人煙湊集。”“百十裏街衢整齊,萬餘樓閣參差,並無半答兒閑田地。”“看了這壁,覷了那壁,縱有丹青下不得筆。”大約即在此前後,馬可波羅也從大都來遊杭州。他以驚奇的眼光稱讚杭州是“世界最富麗名貴之城”,說這裏的繁華難以描述,如果不是親眼得見,真令人難以置信。馬可波羅記述杭州城裏人口極多,但街道寬廣,路麵都用磚石鋪砌,下有陰溝排水。城裏有十個大方衢,形成市場。街上有高樓環繞,下層是店鋪。每周有三次集市,每次總有四、五千人。方衢附近設有邸店,供外地商人存放貨物。馬可波羅還說到元朝皇帝在杭州征收巨額的鹽稅和糖、香料、米、酒、絲等商稅。杭州的商家有十二個行,官府經由行會抽取商稅。

杭州是江浙行省的省會,人煙稠密,城寬地闊,水陸交通便捷,遠近商賈雲集,不僅是國內的貿易中心,而且是著名的外貿港口,在商品經濟上仍屬全國的第一大都會。為方便征收商稅,元朝政府在全國各地設立稅務機構,杭州與大都因為商業發達,特別設置了稅課提舉司,官階從五品,位在其他稅務官員上,從中可以反映出杭州商稅在全國經濟中的突出地位。人們讚揚杭州“山川風物之美,四方未能或之過也。天下既一,朔方奇俊之士風致,自必樂居之”。當時杭州城內到處可以看到蒙古人及其他“隆準深眸”的色目人,他們以經商出名,融入沿海城市,擴大了漢族地區的商貿群體,在商業上具有相當重要的影響。

當時杭州夜市店鋪宵達旦經營不歇,史載“諸江南之地,每夜禁鍾以前,市井點燈買賣”。至於篙師船戶在夜間也忙的不亦樂乎,“於城埠市鎮人煙湊集去處,招聚客旅裝載夜行者,謂之夜航船,太平之時,在處有之”。杭人精於謀利,從商者很多,除在本地經營外,亦不憚於輾轉他郡,元初有杭人張存流寓泉州後即起家販舶,六年以後方始回到家鄉。

元英宗時,來華的意大利人鄂多立克也到過杭州,他說這是世界上規模最大之城。元末來杭州的非洲旅行家伊本拔圖塔,也記杭州是他從沒有見過的大城市。外國旅行者對杭州的讚美,表明宋元時代杭州城市經濟的發展,在當時的世界上也是先進的。

延伸閱讀

雜劇的中心

元代杭州人新年裏最喜愛的文藝活動是看戲,當時的戲稱“雜劇”。元代是中國戲曲發展的黃金時代,早期雜劇以大都為中心,代表人物關漢卿。後期雜劇以杭州為中心,以杭州人沈和為代表人物。沈和“能詞翰,善談。天性風流,兼明音律。”元代在杭州湧現出一大批著名雜劇作家,如鄭光祖、喬吉、景臣、戴善夫、曾瑞等。他們在杭州創作了一大批優秀的雜劇作品。根據《官本雜劇段數》中的劇目來看,元代白樸的《崔護漿》、元代王實甫的《西廂記》、元代尚仲資的《柳毅傳書》、元代吉甫的《裴航遇文英》都是那時杭州人喜聞樂見的劇目。在新年這一短暫的休息中,坐在戲院中看看那些情節曲折離奇,唱腔婉轉動聽的雜劇,無疑是一種極好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