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企動力:雲平台的個性化信息服務(1 / 2)

IT

作者:蘇菲

近年來,中國企業已進入新的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期。在這一過程中,以信息化手段提升企業的競爭能力,無疑是中小企業關注的重點。隻有那些能夠創造更高效率的企業,才能活得更好,這是商戰製勝的不二法則。作為一種能夠成倍壓縮管理層次、降低交易成本、增強市場滲透力,從而實現更高效率,“企業信息化”被許多高瞻遠矚的企業視為擊敗競爭對手、決勝未來的關鍵。

11 年來,中企動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企動力)致力於為中小企業提供信息化服務,不斷采用新的技術為中小型企業提供成長動力。

洞察成長型企業的信息化需求

中小企業究竟有多麼重要?官方數據給出了答案:目前,中國登記注冊的中小企業為4000萬家,其中活躍的中小企業為700多萬家。對於IT 廠商來說,中小企業市場是兵家必爭之地,幾乎所有的IT 廠商都把中小企業視為一座金礦。但是,讓一些IT 廠商感到為難的是:中小企業市場難做,中小企業難以實施信息化,賺中小企業信息化的錢難,為中小企業提供信息化服務更難。其中重要的原因是中小企業數量多、過於分散,競爭力弱,業務多變,對信息化缺乏足夠的認識,投入謹慎。

中小企業業務的不確定性決定了它們對信息化需求的隨機性,中小企業的業務多樣化決定了它們信息化需求的多樣性,中小企業承受的巨大生存和競爭壓力決定了它們對信息化的趨利性,而中小企業IT 知識的不足又決定了它們信息化應用水平普遍較低。事實上,中小型企業的特殊性決定了它們無法像大型企業一樣,提出明確、清晰的信息化發展戰略。因此,如果IT 服務沒有實實在在的高價值,沒有較高的投入產出比,沒有令其滿意的服務質量,很難聚攏並留住中小企業用戶。

那麼,信息化服務廠商如何才能打動中小企業呢?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中小型企業選擇信息化服務廠商首先看其是否有經驗。因為對中小型企業需求的了解和把握,直接影響到這些成長型企業信息化基礎的構建和後續持久發展的可能性。

另外,廠商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必須能夠幫助中小型企業搜集市場信息,增強其經營、營銷能力,幫助它們拓展市場、聚攏更多的客戶。

能否幫助中小企業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管理效率也是它們重要的考量。服務水平、運營實力、產品質量三者相輔相成才能形成合力,讓信息化持續發揮作用。

構建個性化的雲平台

十多年前中國互聯網尚處於起步階段,中企動力為眾多企業提供的網站建設服務理所當然地被視為高技術服務,中企動力因此一度備受業界矚目,很快就發展成為IT業界最為知名的企業之一。不過,隨著互聯網技術日益普及和競爭日趨激烈,為了應對市場變化,中企動力必須尋找新的發展方向。

當聲音甜美、眉目清秀、長著一張娃娃臉的陳丹坐在《新營銷》記者麵前時,很難想象她居然是在全國擁有70多家分公司和近萬名員工的中國數碼信息集團有限公司和中企動力總經理。

一旦交談起來,陳丹就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專業能力和自信心。陳丹說,中企動力要想殺出一條血路,必須獨辟蹊徑,避開同質化競爭。

“我們為企業提供的服務的確與眾不同。中企動力的服務模式可以歸結為兩點:一是‘信息化運營’,我們把電信運營商的‘運營’理念移植過來,將中企動力定位為‘信息化運營商’—搭建集硬件係統、軟件係統、網絡基礎設施為一體的技術平台和數據中心,將企業的信息化需求集成在技術平台上,通過互聯網為眾多企業提供服務。企業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用、付費,中企動力則提供持續的維護、升級等運營服務。我們認為,這正是基於雲平台的一種服務模式。”

“二是服務‘本地化服務’。中國中小企業對於信息化的理解和應用還處於非常初級的階段,因此,本地化、麵對麵的顧問式服務是必須的。在過去的10 年間,我們陸續在全國70 多座城市建立了直屬分支機構,建立了業內最龐大的全國性服務網絡。未來10 年,中企動力將繼續深化服務網絡,使我們本地化的服務覆蓋中國的300 座城市,更好地服務中小企業。”陳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