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完善自我,駕馭本我(4)(1 / 3)

目標不僅能確保你的奮鬥方向,它還具有聚焦的作用:一張白紙放在太陽底下不會燃燒,但用聚光鏡把陽光聚在一個點上,紙就會燃燒。人一旦有了目標,生命就開始聚焦。凡成功者,無不是先有目標,然後在目標的引領下不斷地積累,積累到一定程度就形成了優勢,有了優勢就能夠突破,成功即至。

目標還可以幫助你發現機會。當你經過繁華的都市,站在公路的一邊,有人問你5分鍾內有多少輛紅色的汽車從你麵前駛過時,你可能回答不出來有幾輛。然而,如果提前告訴你,讓你統計一下5分鍾內有多少輛紅色汽車路過,你一定會準確地報出答案。奧秘僅僅在於,後一種情況下,你是有目的地觀察汽車從身旁經過的。這紅色汽車就像機會,注意它就存在,不注意就隻會視而不見。在一個沒有目標的人眼裏,這個世界雜亂無章、一片混沌;而在一個目標清晰的人眼裏,這個世界井然有序,因為他知道需要從紛雜的世界中獲取什麼。

改革開放後,市場經濟的大潮洶湧澎湃,許多人迷失了方向,被生活中無盡的煩惱所困擾。你需要一個遠大的目標,它像一幅美麗的圖畫,能夠不斷地引起你探索的渴望,它是一個五彩繽紛的夢,強化你追逐的堅定。你應該經常看看遠處的目標,就不會在乎近處的挫折。好比在地上畫一條很長的直線,怎樣才能畫得直?在畫線的同時眼睛要盯住遠方的目標。如果你隻顧低頭畫線而無暇抬頭遠望,你會發現自己走到了一個本不想來的地方。

行動先要“心動”。假如一個人的人生之舟不知駛向何方,那麼來自任何方向的風,對他來說都不是順風,一帆風順將永遠與他無緣。

目標能給人帶來力量。當你樹立了一個理想的目標,並決心朝這一方向努力的時候,你的精力會倍增。小時候,老師讓我們寫下自己將來的理想是什麼,有人寫“當體育明星”——他真的開始跑步了;有人說:“我要當科學家”——他更用心地學習了,還買來材料製作望遠鏡,觀看天上的星星,開始探索宇宙……目標給人以前進的動力,給人以極大的熱情。可惜長大以後,許多人漸漸地淡忘了自己當初的目標,也沒有人再要求他寫下自己的理想目標。前進的動力消失了,得過且過了,一副看破紅塵的樣子,世上又多了一個平庸的人。

你不想平凡地虛度一生吧?那好,請你為自己樹立一個目標,當你有了一個目標時,你不僅會得到實現這一目標而需要的體力、精力和熱情,而且會保證自己自覺地沿著正確的方向向目標邁進。飛機在飛行過程中要不斷地修正航向,以保證能抵達正確的目的地。你在奮鬥的過程中也需要有明確的目標來導航,使你的人生之舟駛向成功的彼岸。

1.宗教的作用

在西方國家,多數人每到周末會準時去教堂做禮拜。人們顯得安詳而寧靜,從他們的臉上能感覺到精神上的富有和滿足。這些人是不是真的相信上帝我們姑且不論,我們需要正視的是:宗教信仰在緩解人們的心理壓力方麵,具有難以替代的重要作用。

假如一個人做了錯事或者覺得對不起朋友,可他無處釋放自己的懊悔情緒。於是,他到教堂裏去祈禱、懺悔,請求寬恕。神父說:“小夥子,主聽到你的懺悔了,會原諒你的。”小夥子的心裏話終於說出來了,也相信自己得到了天主的原諒。第二天,他便又能精神抖擻地工作和生活。教堂為人們提供了一個傾訴本我的安全的地方,同時神父、牧師的講道也是幫助人們的自我做本我的工作。在西方世界,宗教是穩定社會的一個重要力量。我們看到,歐洲等國家盡管政局經常變換,但是人們精神上的信仰卻始終在引導著人們的行為,因而能夠保持著社會的穩定。

中國佛教高僧也說:“佛教等宗教的發展有利於建立和諧社會。”的確如此,宗教信仰可以幫助你在人生的旅途上披荊斬棘,克服障礙;它可以教會人在順境時不迷失方向,困境時不放棄奮鬥;它也可以使人們在麵對誘惑時不為所動,信守生活的承諾,勇往直前。

也許有人問:“祈禱真的能改變現狀嗎?”神父的回答是:“如果天主願意,他當然能改變現狀,但天主通常隻是間接介入人類的生活,他要人去合作。所以,祈禱通常並不直接改變現狀,但祈禱能直接改變人和人的心,而人則是改變現狀的動力。”當我們祈禱一件事情時,其實是給自己一個心理暗示,使自己有了一個明確的目標,目標會產生促使你改變現狀的動力,從而推動你去追求理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