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洞察本我,看穿人心(3)(3 / 3)

王啟明聽了聽,認真地說:“你們是不是逮著什麼就放什麼?”阿春有點不高興,但還是強裝笑顏地看著他。王啟明接著說:“我的意思是,你們的音樂有點太鬧了。”阿春聽完臉色一沉,不高興了,對手下說:“送王先生。”直接要趕他走!

王啟明在公開場合的這一意見,展示出阿春的品位低俗,她心裏能舒服嗎?你要知道,她當時隻是客氣地說了句征求意見的話,沒準內心深處是想聽聽讚美之詞。

征求意見,有些時候隻是客氣話,並不是真的需要意見,你一定要慎重回答。即使對方的確需要建議,也要記住孔子的話:“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就是說,給朋友提建議要誠心實意,還要注意方式方法,好好引導,如果他不聽,就應該停止進言,不要自取其辱。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有時是很微妙的,像嬌嫩的花朵,需要小心照料,才能美麗地綻放。公開場合,要給足別人麵子,才能讓你和對方的臉上都浮現出燦爛的笑容。

3.保住對方的麵子

每一個人都很愛自己的麵子,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地位高的人還是地位低的人。

人與人之間的每次談話都可以分解為兩個部分:一是談話內容的互動,二是談話者雙方麵子的互動。如果雙方顧全了麵子,談話內容隻要差不多,雙方就會滿意;如果某一方感到丟了麵子,即使雙方把話說得再好,也不會有良好的結果。因此,如何顧全麵子成了說話中的一個大問題。

當一個人的自尊心受到攻擊時,一有機會他就想報複,以挽回自己的尊嚴。研究資料顯示,失掉麵子的人不會與你達成協議,你的攻擊愈切中要點,失去麵子的人便愈不會與你達成協議,甚至沒有商量的餘地。如果讓他在朋友或者對他有重要意義的人麵前失去麵子,後果會更加嚴重。

19世紀英國政治家斐爾爵士對他的兒子說:“如果可能的話,要比別人聰明,卻不要告訴人家你比他更聰明。”然而,有些人卻總是千方百計地試圖證明自己比別人聰明,他們在實在爭辯不過別人的時候,經常於拂袖而去前撂下最後一句話:“等著瞧吧!你會知道誰是誰非的。”永遠不要說這樣的話!這句話等於說:“我會使你改變看法,我比你更聰明。”有誰喜歡聽到“我比你更聰明”?這實際上是一種挑戰,在你還沒有開始證明對方的錯誤之前,他已經準備迎戰了。為什麼要給自己增加困難呢?如果事實真的證明他是錯的,他也會說:“現在這樣的結果是由於時間和條件已經發生了變化。”瞧,他不會說:“事實證明,你是對的,我是錯的。”

才華好比一道光芒,光線好,會照亮周圍的人,使自己和大家受益;光線過於強烈,則會刺痛別人的眼睛,讓人感到不舒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三國演義》中,楊修恃才傲物,身為曹操手下,卻經常當眾表現得似乎比曹操還要聰明,屢犯曹操之忌,最後被曹操以擾亂軍心之罪斬首。像楊修這樣的才子,本來可以有一番大作為的,卻因為一味炫耀自己的小聰明而不知收斂,損傷了曹操的麵子,結果丟掉了性命,令人惋惜。

當然,生活和工作中,有時你也需要表現出自己的聰明。但是,如果你聰明的光芒甚至要蓋過領導或重要客人時,就要謹慎從事。此時,請你記住,要盡量想辦法暗示你隻是這方麵明智,其他方麵則不如他或者強調你隻是偶有靈感。比如,領導當眾誇你:“真聰明,比我還優秀。”這時你要警惕,當眾表現得比領導聰明可不是什麼好事。你要強調運氣的重要性,或者偶然因素:“哪裏,我昨天看報紙,正好看到這個問題。”“我前天聽課,剛好聽到老師分析過這個問題……”以此說明,不是我比你聰明,不是我的智商比你高,是我的運氣好而已。

這樣,我們就可以做到既展現自己的才華,又保住別人的麵子。

讓人講心裏話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