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洞察本我,看穿人心(2)(1 / 3)

朋友欠錢不還,實在不好意思提。談話中引導到“借錢”的話題,然後,似乎剛剛想起:“哎,兄弟,好像你還欠我1000塊錢吧?”“哎呀,我差點忘了,我現在回家拿錢還你?”“不用那麼急,我也不急用錢,你記得還我就行,開個玩笑,你還當真?”這可不是開玩笑,而是真想要這筆錢了。

理解父母,孝心無價

1.偉大的母親

在工作中,為了取得客戶的信任,贏得客戶的好感,以提升自己的業績,我們都知道要想客戶所想,要了解客戶的心理。可在生活中,很多人往往因為對方是自己的親人,就不去多想,對家人的付出視而不見。其實,家庭是工作的大後方,隻有後方和睦穩固了,我們在工作中才會更有戰鬥力。家庭成員中有父母、兄弟姐妹、爺爺奶奶等,下麵,我分析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位——母親。

我們常說:“偉大的母親!”可是,你知道母親偉大在哪裏嗎?母親之所以偉大,首先是因為她創造了生命、哺育了生命。

母親之所以偉大,更因為她經常抑製本我,表現崇高的自我。作家劉墉在《點一盞心燈》裏寫過一篇“愛吃魚頭”的感人故事。

平時,老人總是說自己喜歡吃魚頭。臨終前,幾個朋友特地燒了她最愛吃的魚頭,卻聽到老人瞞了幾十年的秘密:“魚頭雖然好吃,我也吃了半輩子,卻從來沒有真正地愛吃過,隻因為家裏環境不好,丈夫、孩子都愛吃魚肉,我才隻好假裝愛吃魚頭。”

讀到這則故事時,我不禁也想起了自己的母親。

在我小時候的那個年代,家家經濟都不寬裕,記憶中,吃飯時媽媽似乎特別愛吃剩飯。如果有新米飯與前一天剩的米飯一塊端上來,媽媽總是搶著吃剩米飯:“我覺得這種熱出來的剩米飯比新米飯好吃。”如果有的菜炒糊了,媽媽總是搶先吃那些燒焦的菜,邊吃邊念叨:“我愛吃這個過火的菜。”

你的媽媽是不是也這樣做的?她是不是表現出愛吃剩飯?喜歡吃過火的菜?喜歡啃剩骨頭?其實,換位思考一下就知道,你都不喜歡的,她也不會很喜歡!我們要理解母親。下一次,如果再有炒糊的菜,你就搶先一步:“媽,我也特別愛吃這些過火的菜。”再看看媽媽的表情,她一定會露出滿意的笑容:孩子長大了!

我記得,小時候家家戶戶要買菜買肉、買家具玩具什麼的,一般要到隔半個月左右才開市一天的集市購買,大家稱之為“趕集”。趕集是小孩子最快樂的事兒,可以嚷嚷著讓媽媽買好吃的。

夏日,小孩子最想吃冰棍了。一般有兩種好冰棍:紅果的和豆沙的。媽媽總是問我:“孩子,你喜歡吃什麼冰棍啊?”我說:“我想吃紅果的!”媽媽買一根紅果的,再買一根豆沙的。我吃紅果的,她就吃豆沙的。我一會兒便吃完了,看看媽媽手裏還捏著那大半根冰棍,我咽了咽口水說:“媽,你怎麼還沒吃完?看我吃得多快!”這時,媽媽總是微笑著對我說:“冰棍太涼,我的牙受不了,給你吃吧!”我高興地接過另外大半根冰棍,心想:“人年紀大了,牙都不行。”等我自己有了孩子之後才知道:“她怎麼會吃不過孩子呢?她隻是故意慢點吃,好讓孩子嚐嚐另外一種冰棍的滋味啊!”

這就是母親,偉大的母親,她經常抑製本我,表現崇高的自我!當然,父親也是一樣的偉大,他為了這個家,起早貪黑。你還沒有起床,他已經出去工作了;你已經進入甜蜜的夢鄉,他還沒有回來。父母為了家庭,做出了太多的犧牲,他們應該享受幸福的晚年。

2.孝心無價

人們常說:“不養兒,不知父母恩。”還有一句話是:“不當家,不知柴米貴。”這都恰當地說明了通過換位思考,才能更多地理解父母。

可惜這世上的子女,往往都是在自己當上父母辛苦地付出之後,才感覺到做父母的不易,想回頭報答自己的父母,卻因為自己的子女更需要照顧,而行無餘力。等到孩子長大,自己有了餘力,父母可能已年邁離去了。所以,孝敬老人一定要趁早啊!你這麼年輕,又生活在這樣好的時代,有太多的機會可以掙錢,將來掙的錢可能一輩子也花不完。可是,你的父母現在就需要你的孝敬之心,他們現在就想坐坐飛機,感覺一下在天上飛的滋味;他們現在就想看看天安門,實現自己小時的夢想……花不了多少錢你就可以滿足他們的願望,為什麼不現在做?

孝敬老人要趁早,否則,可能留下“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這是無法彌補的遺憾!

讓我們感受一下畢淑敏在她那篇《孝心無價》中所表達的真摯情感:

我不喜歡一個苦孩子求學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難,父親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學畢業後,還要堅持讀研究生,母親隻有去賣血……我以為那是一個自私的學子。求學的路很漫長,一生一世的事業,何必太在意幾年的蹉跎?況且這時間的分分秒秒都苦澀無比,需用母親的鮮血灌溉!一個連母親都無法摯愛的人,怎麼能成為人類的大師?

我也不喜歡父母重病在床,斷然離去的遊子,無論你有多少理由。地球離了誰都會照樣轉動,不必將個人的力量誇大到不可思議的程度。在一位老人行將就木的時候,將他對人世間最後的期冀斬斷,以絕望之心在寂寞中遠行,那是對生命的大不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