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的總統阿伯拉罕.林肯,深受美國人民的擁戴,也得到世界人民的尊敬。這不僅是由於他的政績和曆史貢獻,也因為他的崇高品格和不凡的生活經曆,尤其是他一生的失敗記錄,會讓所有那些經曆失敗就氣餒的人感到汗顏、慚愧。讓我們看一看這位偉大成功者的失敗記錄:22歲生意失敗;23歲競選州議員失敗;24歲生意再次失敗;26歲未婚妻去世;27歲精神幾近崩潰;29歲競選州議長失敗;31歲競選選舉人團失敗;34歲競選國會議員失敗;39歲國會議員連任失敗;46歲競選參議員失敗;47歲競選副總統提名失敗;49歲再次競選參議員失敗。但經曆過如此多的失敗以後,他在51歲當選美國第16任總統。
林肯用他一生的經曆告訴了我們:失敗並不可怕,成功就是從失敗中走出來的。成功學大師拿破侖.希爾說:“每一種逆境都蘊涵著等量價值的種子。”也有人說:“一切苦難都在為未來鋪路。”“苦難是上帝化了妝的祝福。”這些名言警句都告訴我們:失敗是成功的前奏,隻要堅持下去,就能迎來勝利的曙光。
許多成功人士都曾遭受巨大挫折,卻都學會了怎樣在困難時期不讓自己灰心頹喪,保持鬥誌高昂。我也對困難有過這樣的描述:“困難在你沒有克服時是前進路上的絆腳石,而一旦你克服了困難,它就變成了你前進路上的踏腳石。”
所以,不要懼怕任何困難,因為困難是通向智慧的門檻。你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收獲的是你在沒有困難時所無法獲得的,取得成功的過程就是不斷遇到困難並克服困難的過程。也不要懼怕任何失敗,因為失敗是通往成功的階石。“不管你是被擊倒,還是被逼到圍欄繩邊,總要記住生活是99個回合。”當你渡過了失敗的海洋,你便到達了成功的彼岸!
1914年12月的一天晚上,愛迪生在新澤西州西奧蘭奇市的工廠失火,損失慘重。愛迪生喪失了近100萬美元的設備和大部分研究資料。第二天早晨,這位67歲的發明家在他的努力與希望化為灰燼之後,回到災場,四下徘徊。他說:“災難也有好處,把我們所有的錯誤都燒光了,現在可以重新開始。”這就是偉大發明家的樂觀精神,下一次,當你遇到困難挫折時是不是也可以樂觀麵對?
讓我們來聽聽美國羅伯.舒勒博士關於“不要懼怕失敗”的勸告:
失敗並不表示你是一位失敗者,失敗隻表示你尚未成功。
失敗並不表示你一無所獲,失敗表示你得到了經驗。
失敗並不表示你是一個不知變通的愚人,失敗表示你有堅定的信仰。
失敗並不表示你必須一直受氣,失敗代表你樂意嚐試。
失敗並不表示你不可能成功,失敗表示你也許要改換方式。
失敗並不表示你不如別人,失敗隻是表示你尚有瑕疵。
失敗並不表示你浪費了時間、生命,失敗表示你有理由從頭開始。
失敗並不表示你必須放棄,失敗表示你還要更加努力。
失敗並不表示你永遠無法成功,失敗表示你還要花些時間。
失敗並不表示命運棄你不顧,失敗表示上帝另有更佳旨意。
講這些失敗能帶來的“好處”,不是想說明人人要喜歡苦難和失敗。我們都希望自己一生沒有苦難,沒有失敗,順順利利最好。可這隻是我們的美好願望,實際生活中,我們的成長總是與苦難和失敗相伴。所以,如果失敗降臨了,已是不能改變的事實。那麼,讓我們學會正確地麵對它,把它當成對自己的磨煉。我們可以改變對待失敗的態度,從失敗中吸取教訓,總結出新的思想方法。正所謂“吃一塹,長一智”,失敗對我們來說就變成下一次成功的資本了。
當然,如果失敗了不去總結,那麼下一次遇到同樣的情況,你還是會犯同樣的錯誤。在哪裏跌倒,就要學會在哪裏站起來。所以,失敗本身並不是成功之母,有總結的失敗才是成功之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