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重視環境,相信自己(2)(3 / 3)

無巧不成書,那個買下農夫土地的人在散步時,無意中發現了一塊石頭,他拾起來一看,亮晶晶,耀眼奪目,經過仔細察看,發現原來是一塊鑽石。這樣,在農夫為尋找鑽石而舍棄的那塊土地上,新的主人卻發現了最大的鑽石礦藏。

這個故事說明:財富隻屬於自己去發掘的人,財富隻屬於靠自己努力的人,財富隻屬於相信自己能力的人。人的大腦生來是有微小差別的,然而這不是形成日後人與人之間差別的主要條件,人與人之間的差別更多是由於後天努力的結果。

研究表明,人的大腦有著巨大的潛能,通常人的一生中,大腦隻開發了不到10%的資源。由於人們努力的方向不同、努力的程度不同,大腦的實際開發量也是不同的。而大腦開發程度的差異,比大腦本身的差異更能影響一個人的未來成就。比如,一個原本聰明的人,他的智商是110,而一個相對不聰明的人的智商是90。可是,聰明的人隻開發了自身潛能的8%,其能力體現為110×8%=8.8,而那個不太聰明的人相對更努力些,他開發了10%,其能力體現為90×10%=9。結果是9>8.8,顯然,不聰明的人如果通過更加的努力,完全可以取得比聰明人更大的成就。

看看實際情況是不是這樣的?放眼周圍那些成功的人,你會發現他們不見得是最聰明的人,但一定是更努力的人。許多社會名人的成就燦爛輝煌、彪炳史冊,可他們在沒有出名之前也是個普通的人,甚至也曾被認為是沒有出息的,隻不過他們在受到挫折時仍然堅信自己的理想,仍然保持旺盛的鬥誌,奮鬥不止。他們是用汗水和努力換來了成功的果實,贏得了世人的敬仰。

愛因斯坦是現代物理學的開創者和奠基人,是現代最傑出的物理學家。然而,愛因斯坦小時候卻舉止遲鈍,與聰明根本沾不上邊。他4歲才會說話,7歲才會認字,老師給他的評語是:“反應遲鈍,不合群,滿腦袋不切實際的幻想。”他曾遭到退學的命運,報考蘇黎世大學時也遭遇失敗。還有牛頓、達爾文、愛迪生……這些偉大的科學家和發明家,他們小時候都曾被認為資質平庸,與聰明無關。可是,他們經過不斷努力,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潛能,終成科學巨匠,為人類做出巨大貢獻。

激發自己的潛能

我們所擁有的潛力是自己不易察覺的,也是不可限量的。例如,在危險緊張的時候,我們的力量之大,連自己都會吃驚。《史記》中記載飛將軍李廣有一次見到一塊石頭,誤認為是一隻老虎,引弓猛射,“石沒箭簇”。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箭有那麼大的力量,想再試一次,看看自己是否真有那麼大的力量,結果無論怎麼用力,其射出的箭都無法給石頭造成絲毫的損傷。為什麼?原因是,他在如此輕鬆的情況下,無法充分調動自己的潛力。

你最好的百米成績是多少?比如說是14秒,於是你認定自己隻能是這個成績。但是你錯了,假如你身後有一隻餓狼追你,這時你的成績可能會達到12秒,你完全可以跑得更快。你單手能提起多重的皮箱?比如30公斤,但事實上遠不止這個數字。如果皮箱裏裝著黃金首飾、鈔票,或者其他重要的東西,你上火車時要帶上去,這時火車已經啟動,即使皮箱重50公斤,你也能把它提上來。有報道記載,在火災中,一位婦女竟然把一架鋼琴從二樓搬下來;一位男士竟然搬起一噸多重的鋼板,救出壓在鋼板底下的孩子。事後他們自己都不敢相信竟有如此巨大的力量。

事實上,我們所擁有的潛能,足以幫助自己幹成許多事情。大多數人都有巨大的潛在能力,但這種潛能卻酣睡蟄伏,一經激發,便能夠做出驚人的事業來!

1.人人都可以成功

人剛出生時,隻是白紙一張,經過不斷地選擇,才成就了後來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