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人雖然也崇尚自由,但同時認為自由必須有所約束,他們把用規則看守的世界稱為“天堂”。據說,有一位德國人來到北京,看到綠燈時,汽車還小心翼翼地慢速駛過路口,覺得很奇怪:“綠燈啊,為什麼開這麼慢?這效率也太低了。”人家告訴他:“在中國過路口要減速慢行,以防有人突然橫穿馬路。”德國人說:“我在德國時,都是加速通過。”中國人疑惑:“要是跑出個人來怎麼辦?”德國人堅定地說:“人?在我們那裏,隻要這邊是綠燈,紅燈那邊連條狗也不會過來!”雖然他說得有些誇張,卻由此可見德國的效率。
我在北京一家醫藥集團培訓時,一位高管對我說:“我跟您說個德國人死板得有些極端的事例吧。在德國時,有一次,我所在小鎮主幹道路口的紅綠燈壞了,一邊一直是紅燈,另一邊一直是綠燈。紅燈這邊的車沒有一個動的,隻好打電話給警察說明情況,警察的答複是:‘既然是紅燈就不能過,你們繞道別的路口吧。’”試想一下,那邊是綠燈,車輛呼嘯而過,這邊再闖進去,多危險!這要是在社會秩序較差的國家,很有可能的情形是:綠燈那邊過來的車一減少,這邊的車就會馬上啟動,結果是都堵在路口了。不但險情連連,更沒效率可言。
德國有句名言:循規蹈矩,一絲不苟才是輕鬆的活法,而凡事無章可循,才使人疲憊不堪。循規蹈矩反而輕鬆,是不是讓人覺得有些矛盾?細想一下,其實並不矛盾,人們在做一件事情時,如果沒有規則,就會感覺無從下手,因而會更累心累人。
“鳳凰衛視”有一位主持人在節目中說自己最近吃不好睡不好,瘦了許多。同事問其緣由,他說:“是這樣的,我的一個親戚生病,要做手術。在有些醫院好像做手術要給醫生送紅包的,可也沒有明確的規定,反而讓我不知道該怎麼辦了。該送3000元還是4000元?在他家裏送還是到辦公室去送?怎麼能打聽到他家住哪兒?到家裏他不在家怎麼辦?送給他老婆,他老婆當私房錢扣下來,不跟他講怎麼辦?在辦公室裏送,讓別人看見怎麼辦?另外,主刀大夫送了4000元,送氧氣的護士是不是也得送個四五百元?要不然,她們不好好輸氧氣怎麼辦?……也沒個規定,折騰得我吃不下飯,睡不好覺,能不瘦嗎?唉,還不如規定好了:做這樣的手術,需送4800元,主刀大夫4000元,旁邊兩個護士一人400元,共4800元,到辦公室裏光明正大地交給主刀大夫,我準備錢不就完了嗎?”
可見,沒個規定,連送禮都會累。但我舉這個事例,絕不是提倡給醫生送紅包。相反,我堅決反對暗箱操作的送禮行為——那是破壞規則。我支持透明的有規則的收費,例如醫院中的專家門診掛號比普通掛號貴,以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這可以接受,因為它透明、公平、公正,讓人放心。如果一個人錢不多但有時間,可以排長隊掛普通號;而另一個人不想排長隊,願意多花錢請專家看,就可以掛專家號。隻要大家遵守規則,各取所需,秩序井然,煩惱自然少。
我們常聽到有人說:“簡單就是幸福。”沒錯,遵守規則會使我們的工作和生活簡單化,簡單化就會提高效率,讓人省心省力感到幸福。隻要製定好規則,大家共同遵守就不容易覺得累。比如,我們購買汽車,規定要交10%的購置稅,還有養路費、停車費等。你買車前便能提前估算好:30萬的車,大概得花35萬左右,也就沒人會為此煩惱。但如果沒有明確的收費規定,而是要請某位稅務官吃頓鮑魚,才能免購置稅;請哪位交通官員吃頓螃蟹,才可以不交養路費。那麼,即使買輛車,也能讓你累得脫層皮——你能不能幫我請稅務官?你能不能幫我請那位交通官員?也不知道人家能否賞臉?
1.“三角債”削弱了競爭力
政府的重要工作是製定詳細的規則,並確保人們都能共同遵守。有秩序才有效率,社會成本也會降低,從而帶來經濟的繁榮和人民的安寧。現在企業間嚴重的“三角債”問題,正是因為不遵守規則而產生的。“三角債”不僅增加了我們的生產成本,還嚴重削弱了我們的產品在世界上的競爭力。
A企業說好月底給B企業貨款,也簽了合同,以示莊重承諾。B企業按計劃向C企業預訂了設備。可是,到了31日,A企業的錢還未到賬,B企業主管著急了,趕緊打電話給A企業詢問。
A說:“我想給你錢,可下家沒給我錢,我現在也沒法給你了。”
B說:“咱們是簽了合同的,我現在等著你的錢來訂貨,要不我的工人可就沒活兒幹了。”
A:“那我不管,反正我賬上沒錢。要錢沒有,要命有一條,怎麼著?”
B企業主管隻好給C企業老總打電話:“老總啊,A企業還沒有給我錢,所以我現在賬上的錢不夠,能不能把你的貨先發過來?”
C:“不行,你不給錢,我怎麼發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