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關於工作態度的問題,我們最常聽到的一個詞就是“敬業”。什麼是“敬業”呢?
所謂“敬業”,就是要敬重你的工作。低層次來講,“拿人錢財,與人消災”,也就是說,敬業是為了對領導有個交代。如果我們上升一個高度來講,那就是把工作當成自己的事業,要具備一定的使命感和道德感。
很多年輕人初入社會時都有這樣的感覺,自己做事都是為了領導,為他人掙錢。工作敬業,表麵上看是為了領導,其實是為了自己,因為敬業的人能從工作中學到比別人更多的經驗,而這些經驗便是你向上發展的踏腳石,就算你以後換了地方、從事不同的行業,你的敬業精神也必會為你帶來助力!因此,把敬重自己的工作當成習慣的人,從事任何行業都容易成功。
有人天生有敬業精神,任何工作一接上手就廢寢忘食,但有些人的敬業精神則需要培養和鍛煉,如果你自認為敬業精神不夠,那就應趁年輕的時候強迫自己敬業——以認真負責的態度做任何事!經過一段時間後,敬業就會變成一種習慣!
養成敬業的習慣之後,或許不能立即為你帶來可觀的好處,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你養成了一種“不敬業”的不良習慣,你的成就相當有限,你的那種散漫、馬虎、不負責任的做事態度已深入你的意識與潛意識,做任何事都會“隨便做一做”,結果不問也就可知了。如果到了中年還是如此,很容易就此蹉跎一生。
所有的領導都認為,一個不敬重自己工作的教師,他絕不可能尊敬自己;一個不認真對待工作的教師,他的工作肯定做不好。與此相應,如果你輕視自己的工作,那麼,領導也必然會因此而輕視你的品質,以及你的低劣的工作業績。
作為教師,不要幼稚地認為,你對工作的輕視目光,會瞞得過領導的視線。領導們或許並不了解每個教師的表現,熟知每一份工作的細節,但是一位聰明而精明的領導很清楚,你不敬業帶來的結果是什麼,從而明智地根據你的認真程度,來設定你的未來。可以肯定的是,領導讚許和賞識的目光,決不會落在對工作聳肩撇嘴的教師身上。
當然,有的人會想,現在找工作也並不隻有一條路,此處不留,自有他處,不如過一天算一日,如此混混先生,隻能一年到頭去找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