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個性修養,是人們心態調控的治本之策。為此,要從以下幾個方麵狠下功夫:
樹立“高遠”的誌向
“誌當存高遠”。人生於世,貴有遠大的抱負,高遠的誌向,決不能庸庸碌碌,“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飽食終日而無所用心、無所事事。因此,要加強修養,首先要立誌,立“高遠”之誌。所謂立誌,就是要有健康的心理、遠大的理想及高尚的道德情操,就是要有誌於對社會做出有益的貢獻,樹立堅定的信念,對生活充滿信心、充滿希望、充滿樂趣。這是每個人的人生基石與精神支柱。有了這樣的人生基石與精神支柱,個人的修養就會不斷得到加強,良好而健全的人生心態就會逐步建立起來。
培養良好的性格品質
性格品質是人們心理品質的核心。恩格斯說過,人的性格不僅表現在他做什麼,而且表現在他怎樣做。“做什麼”反映對現實的情緒態度;“怎樣做”反映情緒行為方式,具有相對的穩定性。但是,隨著環境的變化,隨著人自身的主觀努力,性格又會不斷變化與優化。我們要塑造良好的性格品質,一方麵要追求高層次的個性發展目標,有意識、有目的地培養;另一方麵必須認真努力,在實踐中邊體驗,邊總結,邊提高。同時,還要對自己的性格有個正確的估價和了解,經常自我反省,總結出一套適合自己特點的性格修養方法。如,有的善於自樹學習榜樣,有的習慣於寫日記及時總結,有的喜歡針對自己的心理弱點,用條幅、座右銘、警句等進行自我控製。另外,良好的業餘活動也是培養性格品質的有效途徑。當然,性格品質的形成和培養有一個較長的過程。因此,我們要培養自己良好的性格品質,絕非一曝十寒所能奏效。必須從大目標著眼,從小事情入手,持之以恒。
在獻身事業中獲得樂趣
每當我們完成一件工作,輕鬆喜悅之情便油然而生。克服困難越多,工作成績越顯著,這種心理體驗便越強烈。工作可以使人們發現自己的價值,產生成就感,並獲得社會和團體的承認,因而對維護健康情緒與心理有極大的助益。
積極參與社會交往
人們與親屬、朋友、同學、同事交往,能在情緒或心理上得到安全感,個人的苦惱、煩悶有地方傾訴,不易積存鬱結。經常參加一些社會活動,不但能密切與他人的關係,不斷調整、協調情緒與心態,還可以獲得學習與發展的機會。
正確對待挫折
我們在工作中常常會受到幹擾,遭到挫折,感到失意等等。如果不能正確對待挫折,或者挫折超過了心理承受能力,都可能產生影響身心健康的情緒反應、心理反應。如情緒煩亂、憤怒的攻擊、不安、壓抑、屈從等。從一定意義上講,主體麵臨挫折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直麵挫折、承受挫折進而戰勝挫折。最重要的是要努力控製情緒反應,防止或減輕不良情緒對自己身心健康的影響和對別人情緒的幹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