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提升快樂工作的指數(1 / 1)

學校教師的工作“快樂指數”越高,學校生命力就越強,凝聚力就越深厚。那麼如何提升工作快樂指數,克服職業倦怠感呢?

身處職場出現工作倦怠,不外乎精神、生理、物質上失去了成就感、價值感,從而導致心力交瘁、厭倦、疲憊。當某個人職業達到一定高度時,物質激勵已經不能讓其擁有工作快樂感和滿足感,這類職場中的人更在乎自己能為社會創造多少價值;另一類人因為預期的目標沒有實現,而失去了信心,產生了厭倦感,導致的結果就是離職,然而離職也未必能給自己的工作帶來任何的快樂。

要想讓自己快樂工作著,並發揮最佳狀態,就要調整目前的心態或作息。

順暢溝通

工作中出現意見分歧、發生問題都在所難免,主動溝通讓我們能夠增進同事之間的感情和默契度,麵對困難時可齊心協力共同解決。快樂來源於相互的理解和尊重,良好的溝通能讓我們獲得快樂!

樂觀心態

心態平和的人容易獲得滿足,心態樂觀的人更容易捕捉快樂,調整因工作帶來的厭倦和疲憊,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改變自己對工作的主觀態度,如“事情太多”、“工資太低”“天天都這些事沒意思”等等,我們應該更多的想到工作帶給我們的好處,如“人事都很熟,做事很上手”、“工作讓我積累了很多經驗”等。

情緒發泄

工作中出現的不良情緒可能導致職業發展的停滯不前,適時的疏導,把情緒發泄出來,避免造成情緒積壓。

壓力緩解

工作給人帶來成就、價值的同時,也送去了沉重的壓力。這種壓力深深地製約著人的工作熱情和激情,“化壓力為動力”隻是少數人的成功經曆。適當的娛樂有助於壓力的緩解,使生活多一些輕鬆和愉悅,從而轉移對壓力的注意力。

存在價值

長期、單一的職業讓更多的人認為自己的工作沒有價值、沒有意義。這時,你該反問自己工作是為了什麼?自己在工作中追求的到底是什麼?自己的潛能如何?工作興趣在哪兒?如果你的需求已經超出了目前職業所能賦予你的,就該另謀職業了。

健康是革命的本錢

身體健康的人讓人充滿活力,心理健康的人讓人積極向上,工作中出現的狀態跟這兩種健康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