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陷入財務困境的主要因素
1.資產質量差,包括應收賬款過多、貨幣資金短缺、存貨積壓、其他應收款過高、固定資產老化等;
2.主營業務缺乏競爭力;
3.負債多;
4.大股東占用資金;
5.對外擔保;
6.重大項目投資失敗;
7.原材料價格上漲;
8.人工費用高。
上市公司賬目造假的先兆
1.推遲公布業績;
2.會計事務所更換或辭職;
3.財務總監更換頻繁;
4.獨立董事全部辭任;
5.大股東減持;
6.收購與核心業務無關的業務;
7.以發新股支付代價進行並購;
8.利潤表中的利息數額遠高於現金流量表中實際支付的利息;
9.企業的分銷商、客戶或供應商的獨立性、真實性存在問題。
上市公司財務上可能藏雷的地方
證監會公布的財務核查重點,總結得很到位。①
(1)以自我交易的方式實現收入、利潤的虛假增長。即首先通過虛構交易(例如支付往來款項、購買原材料等)將大額資金轉出,再將上述資金設法轉入發行人客戶,最終以銷售交易的方式將資金轉回。
(2)發行人或關聯方和其客戶或供應商以利益交換等方法進行惡意串通以實現收入、盈利的虛假增長。如直銷模式下,與客戶串通,通過期末集中發貨提前確認收入。或放寬信用政策,以更長的信用周期換取收入增加。經銷或加盟商模式下,加大經銷商或加盟商鋪貨數量,提前確認收入等。
(3)關聯方或其他利益相關方代發行人支付成本、費用或者采用無償或不公允的交易價格向發行人提供經濟資源。
(4)保薦機構及其關聯方、PE投資機構及其關聯方、PE投資機構的股東或實際控製人控製或投資的其他企業在申報期內最後一年與發行人發生大額交易,從而導致發行人在申報期內最後一年收入、利潤出現較大幅度增長。
(5)利用體外資金支付貨款,少計原材料采購數量及金額,虛減當期成本,虛構利潤。
(6)采用技術手段或其他方法指使關聯方或其他法人、自然人冒充互聯網或移動互聯網客戶與發行人(即互聯網或移動互聯網服務企業)進行交易以實現收入、盈利的虛假增長等。
(7)將本應計入當期成本、費用的支出混入存貨、在建工程等資產項目的歸集和分配過程,以達到少計當期成本費用的目的;
(8)壓低員工薪金,階段性降低人工成本,粉飾業績;
(9)推遲正常經營管理所需費用開支,通過延遲成本費用發生期間,增加利潤,粉飾報表;
(10)期末對欠款壞賬、存貨跌價等資產減值可能估計不足;
(11)推遲在建工程轉固時間或外購固定資產達到預定使用狀態時間等,延遲固定資產開始計提折舊時間;
(12)其他可能導致公司財務信息披露失真、粉飾業績等財務造假的情況。
莊家如何通過財務造假的“財技”賺股民的血汗錢
假設某國內上市公司,總股本1億股,業績較差,正常情況下可以取得每股利潤0.1元,此時的每股股價4元,則市盈率為40倍(4/0.1=40)。此時來了一個莊家,相中了這家上市公司,並經過一段時間購買了40%的股票,即4000萬股,每股4元,莊家總共投入1.6億元(4000萬×4)。接著,上市公司把一筆分文不值的劣質資產高價賣掉,假設劣質資產多賣了1億元。這時暫時充當冤大頭的往往就是“莊家自己”(當然從法律形式上不是自己,得找個“替身”才安全),則這筆買賣讓莊家損失了1億元,但讓上市公司增加了1億元的利潤,即每股利潤提升了1元,使每股利潤達到1.1元(1+0.1=1.1)。如果上市公司的市盈率還保持40倍不變,則股價為44元(40×1.1=44)。此時莊家持有的股票市值為17.6億元(4000萬×44)。如果莊家能在這個價位賣掉股票,減去當初投入的1.6億元和劣質資產損失1億元,莊家最終獲利1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