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重慶保險業創新與發展(2 / 3)

2.商業保險為城鄉居民醫療保障和衛生服務提供風險保障

自2000年以來,重慶市相繼建立了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城鄉居民醫療保險製度,基本上建立起了覆蓋城鄉的醫療保險製度,但社會醫療保險在保障程度、覆蓋範圍上仍然存在很大不足,社會醫療保險的醫療保障是不充分的,層次較低,商業保險在彌補重慶市城鄉居民社會保障不足方麵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0年重慶市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參保人數為406萬,而商業保險在“十五”期間就為城鎮職工承保補充醫療保險398萬人次,為城鄉居民合作醫療補充保險承保440萬人次,因此,商業保險在重慶市城鄉居民醫療保障方麵發揮了重要的風險保障職能。

同時,重慶市政府推行、商業保險公司承辦的農村住院孕產婦和新生兒保險保也為農戶家庭安康興旺保駕護航。

為降低農村孕產婦和新生兒死亡率,保障母嬰,重慶市於2007年7月1日開始實施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補助和新生兒保險。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可給予定額補助500元/人,其中產前檢查100元/人,住院分娩400元/人,由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和“降低孕產婦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兒破傷風項目”專項資金統籌使用。農村孕產婦和新生兒保險是對孕產婦和新生兒死亡、出生缺陷由政府集中投保,商業保險公司承辦,投保標準為50元/人,投保經費由市財政統一安排。

由重慶市衛生局、財政局、計生委等有關部門與保險公司簽訂的保險協議規定,住院分娩的農村孕產婦死亡及其所生新生兒死亡和具有新生兒唇裂、神經管畸形等在內的10種先天性缺陷的,可以獲得保險公司1000~25000元不等的保險賠付。

自2007年起,重慶每年投入1000萬元為全市符合計劃生育政策的20多萬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實施保險,商業保險在農村住院孕產婦和新生兒保險業發揮了重要製度參與者的作用,2010年,城鄉孕產婦和新生兒保險承保45萬人次,截至2011年前三季度,已累計為95萬人提供約400億元保險保障,賠付1300餘萬元。

3.重慶市小額人身保險的發展

小額人身保險是一類麵向低收入人群提供的人身保險產品的總稱,具有保費低廉、保障適度、保單通俗、核保理賠簡單等特點。目前,小額人身保險服務的人群範圍包括縣以下鄉(鎮)和行政村的農村戶籍居民,以及城鎮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低收入群體、優撫對象。此外,無城鎮戶籍的進城務工人員也可以享受這項保險服務。

目前,世界上有100多個發展中國家都在積極探索用小額人身保險為中低收入人群提供保障服務的問題。國際經驗顯示:在廣大農村,單純依靠提供小額信貸和儲蓄工具這些金融支持手段還不足以解決農村的貧困問題。為了更好地規避風險,小額保險機製率先被印度、孟加拉國和菲律賓等發展中國家引人,成為解決農村人口基本保障的有效手段,引起了國際保險監督官協會、世界銀行和國際勞工組織的高度關注。

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從2008年開始在山西、四川、甘肅、青海等地試點小額保險,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到2011年,試點區域從9個省市區不斷擴大至24個省市區,試點產品從最初的意外險和定期壽險擴大到健康險,小額人身險覆蓋人數從首年239萬人擴大到去年的近2400萬人。中國保監會2012年7月發布關於全麵推廣小額人身保險方案。

重慶市保監局在保監會的指導和各級政府支持下,指導保險公司大力拓展小額保險業務,到2010年,重慶市農村小額人身保險業務試點區域已覆蓋全市,承保19.5萬人次;在2011年,小額人身保險項目承保人數增加到42.5萬人,為他們提供了總計83億元的保險保障。

重慶市小額人身保險的推行,使得城鄉低收入群體獲得了基本的風險保障,促進了重慶的社會和諧和民生建設,而且也有利於完善重慶市的城鄉社會保障體係。同時,小額保險與小額信貸作為相互配合的金融扶貧手段。還可以保護小額信貸機構的貸款安全,有利於擴大小額信貸的供給。

二、服務社會風險和安全管理取得顯著成績

重慶社會經濟發展中麵臨一些重要的社會風險和安全問題,包括安全生產、重大責任事故的防範等問題,以責任保險為主的商業保險在化解這些風險方麵發揮了顯著作用,2011年,全市責任保險保費規模達3.54億元,承擔社會風險責任總額3000億元,當年賠償1.95億元。

1.重慶“安保互動”工作取得顯著成績

近幾年來,重慶市將責任保險引入安全生產領域,在全國率先探索實施安全生產與保險業良性互動(簡稱安保互動)試點,逐步形成安保互動可操作性框架,在化解事故風險、創建投融資體係、提升保障能力等方麵初見成效。

2007年8月16日,中國保監會和國家安監總局聯合下發《關於在重慶市推行高危行業責任保險試點的通知》,將重慶確定為全國高危行業責任保險試點省市。重慶保監局進一步加強協調推動工作,於11月5日由市政府下發《關於全麵推進安全生產與保險業互動工作實施意見的通知》,使“安保互動”工作得到全麵推進,為重慶市高風險行業和公眾聚集場所編織了一張“安全網”。

“安保互動”的基本目標是建立符合重慶市高危行業及公眾聚集場所安全發展需要的責任保險製度,在全市範圍內形成“政府推動、市場運作”的安全生產領域責任保險發展機製,覆蓋麵達到90%以上。同時,建立保險業參與事故預防的機製,增強風險控製及風險管理功能;開發研製保險產品,形成服務安全生產的專業化責任保險產品體係。

“安保互動”的推行範圍及險種包括在《安全生產許可證條例》明確的煤礦企業、非煤礦山企業、危險化學品生產、建築企業等6個高危行業企業推行雇主責任險。在道路客運企業、水上“三客一危”運輸企業等領域推行承運人責任險;在商場、賓館、飯店、醫院、網吧、影劇院、遊樂、娛樂和中小學校等公眾聚集場所推行公眾責任保險。

保險公司在“安保互動”按照保本或微利原則,最大限度承擔社會責任,采取共保體的基本方式統一險種、設計與企業安全生產相適應的安全生產責任險保險產品,按照“保足保全”原則和現行事故傷亡賠付標準,每個從業人員的保險金額不得低於25萬元。並由政府建立防災防損基金,引導保險公司從輕預防、重理賠到重預防、少賠償觀念的轉變。保險公司從保費中提取10%,建立防災防損基金,納入政府安全生產專項資金管理,統籌用於安全生產基礎建設,形成安全與保險的良性互動,並發揮保險預防作用。積極探索保險公司全麵介入安全風險控製與安全管理,對企業安全生產實行全過程跟蹤管理,充分發揮保險業在安全生產事前預防、事中應急和事後處理中的作用,確保企業安全生產。

“安保互動”建立了安全與保險良性互動機製。已經在高危高風險行業全麵覆蓋。在煤礦、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建築、民爆、煙花爆竹、道路客運、學校、公眾聚集場所等行業和領域全麵推行責任保險,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等行業參保率達到100%。僅在2008年,全市安全責任保險保費收入已達3.49億元(不含煤礦、建築意外險)。2006年後,重慶市發生的4起特別重大事故中,傷亡325人,保險公司累計賠償6900多萬元,每人約20萬元,確保了事故善後賠付和社會穩定工作。

2.在全國率先啟動環境汙染責任保險

近幾年,工業企業汙染事故頻發,嚴重汙染環境,特別是一些汙染事故受害者得不到及時賠償,引發了很多社會矛盾,經常出現“企業汙染,群眾受害,政府擔責,全社會埋單”的現象。而利用保險工具參與環境汙染事故處理,可以通過市場化的手段分散風險。2010年6月,市政府印發《關於大力發展責任保險的實施意見》,同年在全國率先啟動環境汙染責任保險試點,實現首批6家企業承保。2011年,環境汙染責任險試點企業範圍已經逐步擴大,化工、危險化學品運輸和重金屬汙染防控等環境風險較高的企業,全市202家化工、醫藥等高風險企業已先期推行。

3.火災公眾責任保險為公共安全保駕護航

火災是嚴重危害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多發性災害,近年來,雖然政府各部門及公安消防機構通力合作,通過不斷加大消防監督檢查頻次,加大消防安全宣傳力度,但火災形勢仍不容樂觀。由於受害人大都沒有投保火災公眾責任保險,經營者、管理者無力承擔受害者的賠償責任,往往由政府承擔災後救助和經濟補償,加重了政府管理負擔,而且容易造成企業隻掙錢不落實消防安全主體責任的情況。

2003年,重慶市率先開展了火災公眾責任保險試點引導工作,經過多年的努力,取得的成績得到了廣泛認可。2006年,火災公眾責任險被納入了全市防火安全責任目標,推廣力度、廣度和效果較往年有了更大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