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聰明人的做法,做事可以高調,但做人一定要低調。李寧雖說在健力寶公司的宣傳、公關事宜上有過一些大手筆,但他在身份一事上一向謹小慎微,從不主動幹預公司原有的計劃,尤其是不對自己不熟悉的領域指手畫腳。因為他知道,隻有沉得住氣,才能學到真東西,才能做大事。
果然,沒過幾個月,李經緯就兌現了當初的承諾,交給他一項特殊的任務:籌辦運動服裝廠,研發屬於中國人自己的運動服裝。李經緯對他說:“趁著現在李寧的知名度還很高的時候,趕快把牌子創起來,讓李寧和‘李寧’牌保持統一,後麵的事情就好辦了。做生意,最重要的是時機,而不是完善的技巧。就像遊泳一樣,隻要有了基本功,剩下的就能夠自己摸索出來,當年健力寶也是這樣走過來的。”在這一點上,有過成功經驗的李經緯信心十足。
李寧不負眾望,很快就拿出了計劃,想在健力寶飲料廠附近蓋一幢5000平方米的大樓,用於“李寧”牌運動服裝的研發和生產。涉及具體投資問題時,李經緯再次顯示出了他的過人之處。此時的他已經預感到健力寶雖然事業上如日中天,但早晚會被產權問題所困擾,於是舍近求遠,勸李寧多找一些投資者。他說:“李寧是中國的明星,也是世界的,於中國、於世界都是財富。‘李寧’牌生產出來,不止要做中國的名牌,更重要的是要創世界的名牌。‘李寧’牌也要和阿迪達斯、耐克一較高下。如果按照這個思路發展的話,僅靠健力寶就難成大事。”
於是,在李經緯的陪同下,李寧到處遊說,吸引投資,爭取把服裝廠辦成一個中外合資的企業,這樣也有利於“李寧”牌進入國際市場。在李寧的不懈努力之下,事情進行得比較順利,不久就跟外商簽署了三份合作協議書。後來,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將這些努力全部化為泡影,但李寧並不氣餒,在李經緯的撮合下又和新加坡的康基實業有限公司搭上了線,找到了新的投資者。經過一番緊張的施工,原屬於健力寶的一個五層樓大型倉庫改建完畢,成了一座5000平方米廠房,房頂上豎著一塊巨大的廣告牌,上麵寫著三個清晰的大字:李寧牌。公司引進了日本、新加坡等國家一流的生產設備,招收了500多名工人,開始了熱火朝天的加工生產,一個可以年產16萬套高級運動服裝的工廠就此形成。1990年5月,李寧在此成立了中新合資的健力寶運動服裝公司,推出一係列以“李寧”命名的運動服裝。其中,健力寶公司控股51%,由李寧擔任運動服裝廠的總經理。
李經緯對李寧及其管理的運動服裝廠關愛到了什麼地步呢?有一件小事很能說明問題。工廠建好之後,李寧越看越覺得別扭,覺得李寧的廣告牌不能做得像健力寶的那麼大,於是打了份報告給李經緯,希望拆除李寧廣告牌。結果,李經緯一看,皺著眉頭在報告上寫下四個字:胡說八道!李經緯盡可能地讓李寧自由施展。
工廠建成之後,李寧全身心地投入到了這項跟體育緊密相連的事業上。現在,人員有了,設備有了,品牌也有了,關鍵是如何把市場培養起來,而市場的培養既要靠產品的質量說話,也要靠品牌的號召力開路。他說:“不管是用我的名字還是用誰的名字,我的目的是做成一個體育用品的品牌,這個品牌應該能夠代表它後麵的各種努力,比如生產、營銷、經營特色、企業理念,這些才是這個品牌名字的內涵。”
在企業宣傳上打過一場漂亮仗的李寧決定再出奇兵,先把品牌在全國範圍內樹立起來,這一次,他選中了即將在北京召開的第十一屆亞運會。當時讚助北京亞運會的大多為國外公司,而且實力雄厚,誕生不久、實力微弱的李寧牌憑什麼跟人競爭呢?麵對這個似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李寧卻信心十足,他說:“我知道國際上有一個慣例,任何大型國際運動會的聖火點燃活動因影響巨大,一般都由主辦國廠商讚助,因為這有關國家的尊嚴。”李寧和李經緯商定之後,決定以此為突破口。
後來,事實正如李寧所料想的,一些外國商家雖然實力雄厚,出資不菲,但由於忽視了國家形象與民族尊嚴的問題,惹惱了主辦方,給李寧以機會。李寧多次親往北京,說服各方人員,最終以250萬元的低價奪得了亞運會火炬的傳遞權,第一批生產出來的“李寧”牌運動服也因此被指定為第十一屆亞運會聖火傳遞指定服裝、中國國家代表隊領獎服和中外記者指定服裝。首戰告捷,“李寧”牌運動服迅速紅遍了全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