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文化理念篇(3)(1 / 3)

閭丘露薇有一個4歲的小女兒,在最危險的時候,她想到了女兒,偷偷哭泣,淚水從她一個星期沒有洗的臉頰上流下。但她平穩住自己的感情,又微笑著鑽進貧民窟,去采訪剛獲得解放的阿富汗婦女……她所看到的景象隨時在提示死亡,但作為戰地記者,她為整個中華民族爭得了榮譽。

閭丘露薇受到觀眾喜愛的另一個原因是她的公正和善良。她在新聞活動中流露著一種與人為善的慈悲,一種公正的、完全沒有被政治過濾的慈悲。她在《采訪手記》中寫道:“舉目望去,連綿的群山早已失去了它深黛的風采,轟炸過後四處一片光禿,汽車一路駛過,一個個如廢墟般的村莊裏麵,是一張張麻木而絕望的臉。那種孤苦的神情,迅速占據我的心頭,牽動著我的每一根神經,哀哀不已。

“我開始問自己,這就是戰爭的結果嗎?對於這些無辜的人們,我們能夠帶給他們怎樣的幫助呢?他們的未來又在哪裏?即使我們的報道再詳盡、再充分,可又能夠給他們的命運帶來怎樣的改變呢?

“我對於戰地最初的好奇甚至是浪漫的想法,正在一點點地消失,一種揮不去的憂傷開始孕育在我的心靈……”

(沙林)

深度點撥:甩掉成功的包袱

沒有危機意識就會麵臨“殺機”,時刻保持危機意識就會迎來“生機”。

一個團隊是否具有危機意識,關係著它應對環境變化的行動力,也維係著團隊的成長與創新。一個團隊如果滿足於過去的成就,就容易忽略競爭環境的變化,而喪失危機意識。缺乏危機意識的團隊變革的意願越小、創新的動力就越弱,也就越容易在競爭的洪流中遭受挫敗。如果你不塑造緊迫的危機意識,員工就不會感受到改革的壓力。

成功固然是我們所追求的,然而所有的成功不過是一種暫時的成就,過於強調成功而忽略變革的持續,就勢必背上成功的包袱,成為昔日輝煌的犧牲品。

成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企業的一種包袱,我國自古就有“驕兵必敗”的說法。一個企業若是以行業老大自居,就會喪失應有的危機感,失去創業期的進取精神,故步自封。然而,變化是永不停息的,企業的危機又是難以預料的,我們隻有不斷地在時代潮流中運用變化,不斷地創新,甩掉成功的包袱,才能幫助企業及時調整策略,才不致丟掉已有的財富和豐厚的利潤,才能使我們的企業在市場變化中保持領先優勢,並將對手遠遠拋在後麵,創造出巨額的財富。

相關鏈接

鳳凰衛視發展到今天,已成為華語的主流媒體,鳳凰衛視董事局主席劉長樂指出了鳳凰的下一步目標:

1.做成一流大台。

我們要進一步把鳳凰衛視做大做強,爭取躋身世界一流大台的行列。

2.做到兩條腿走路。

我們一方麵要把我們本身的頻道做好,中文台的地位已確立無疑,資訊台一定要辦成名副其實的華語CNN。

另一方麵,我們還要提高節目製作能力,力爭成為主要的中文媒體內容供貨商。

3.加強與三強的合作。

這三強就是國際大媒體、內地大機構、知名大企業。我們要和他們聯手,開展有影響的大活動,做有震撼力的大節目,並通過有效手段兼並、控股、參股,優質資產,完善豐富公司產業結構。

4.四方合力創收。

我們將進一步改變收入模式,開拓收入空間,公司發展部門、節目部門、廣告部門、網絡部門要齊心協力,為公司創收盡各自的力量。

隻有出擊才能製勝:[娃哈哈]

娃哈哈員工守則

1.娃哈哈宗旨:娃哈哈 健康你我他 歡樂千萬家

2.娃哈哈精神:勵精圖治 艱苦奮鬥 勇於開拓 自強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