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1位專家點評:2014我們這樣走過(1 / 3)

11位專家點評:2014我們這樣走過

回顧與展望

1 這一年,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效明顯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從2013年6月開始,自上而下分兩批開展。第二批活動於2014年1月開始進行,2014年10月結束。根據中央統一安排,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別選擇1個縣作為聯係點,深入基層調查研究,掌握情況,進行指導。習近平總書記於2014年3月17日、5月9日兩次來到河南省蘭考縣調研指導。

一年多的教育實踐活動,解決了一些多年想解決但沒有解決的問題,刹住了許多人認為“不可能刹住”的歪風,向全黨全國人民交上了一本反“四風”的明白賬。取消、下放13.7萬多項行政審批事項,查處“吃拿卡要”“庸懶散拖”問題5萬多起、6萬多人;查處公款吃喝、參與高消費的問題3083起、4144人;清理清退公務用車11.4萬多輛;壓縮“三公”經費530.2億元,減少因公臨時出國(境)2.7萬多個批次、9.6萬多人;打通聯係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裏”,縣鄉村建立健全便民服務中心49.7萬多個;查處對群眾欠賬不付、欠款不還、“打白條”、耍賴賬的問題1.6萬多起、5萬餘人;清理清退“吃空餉”人員16.2萬多人。

專家點評:作風建設是管黨治黨的永恒課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圍繞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對準“四風”,知行合一整改問題。通過教育實踐活動,黨員幹部受到一次深刻的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作風為之一改,精神為之一振,向全黨全社會傳遞了強大信心和力量,提高了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能力,為全麵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提供了堅強保證。

(中央黨史研究室副編審 喬君)

2 這一年,推進全麵深化改革開局良好

專家點評: 2014年被稱為“全麵深化改革元年”,深化改革在政府日程表上的重要性可見一斑。司法體製改革與社會體製改革強調法治,消除以黨代法、“無法無天”的行政管理混亂,為未來的經濟、社會發展打下更好的製度基礎。戶籍製度改革與農地承包經營權改革是城鎮化發展中的重要一環。上海自貿區涉及行政管理的一係列改革,為下一步的經濟開放做出了新的嚐試。央企領導的薪酬製度改革與公務員職級製度改革都是為了捋順社會關係,照顧到社會分配公平。改革步驟已經啟動,其對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效果在未來幾年會越來越明顯。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世界發展研究所副所長 丁一凡)

二○一四年是全麵深化改革的元年。一年來,把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各項改革舉措作為重要任務,聚神聚力抓改革,一些改革舉措已經產生實際效果,全麵深化改革實現良好開局。繼續推進簡政放權、轉變政府職能,審議通過財稅體製、司法體製、戶籍製度、文化體製、考試招生製度、黨的建設製度、黨的紀律檢查體製等改革實施方案,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注重抓住具有支撐作用的重大改革,把有利於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的改革舉措往前排,著力提高改革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二○一四年,中央全麵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召開了八次會議。第一次會議主要是完善工作製度;第二次會議議題是文化司法與社會體製,會議審議《深化文化體製改革實施方案》、《關於深化司法體製和社會體製改革的意見及貫徹實施分工方案》等改革方案;第三次會議涉及戶籍製度,幾個方案均是備受關注的熱點和難點;第四次會議涉及央企負責人薪酬製度、考試招生製度、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等領域;第五次會議議題是農地承包經營權;第六次會議議題是上海自貿區經驗;第七次會議審議了農村土地改革試點方案,還審議了關於縣以下機關建立公務員職務與職級並行製度的意見;第八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二○一四年全麵深化改革工作的總結報告》、《二○一五年工作要點》。二○一四年領導小組確定的八十個重點改革任務基本完成,此外中央有關部門還完成了一百零八個改革任務,共出台三百七十條改革成果。這些改革,有的是具有頂層設計性質的專項改革總體方案,帶有統領和指導作用,有的是涉及多部門、跨不同領域,牽一發動全身的突破口,有的是議論多年、改革阻力較大、多年都啃不動的硬骨頭,還有的是具有積極探路性質的改革試點,各地區也結合實際推出一批有力度、有特色、有影響的改革舉措。

3 這一年,經濟政策連續穩定,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一年來,麵對複雜多變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保持宏觀經濟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創新宏觀調控思路和方式,重點做好穩定經濟增長、促進就業擴大、優化經濟結構、化解產能過剩、防控債務風險、抑製資產泡沫、治理環境汙染等方麵工作。著力抓好“三農”工作,出台全麵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意見。專題研究並積極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長江經濟帶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提升到重大國家戰略。適應國際經濟合作新形勢,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製。我國進入經濟發展新常態,經濟韌性好、潛力足、回旋空間大。2014年12月9日至11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會議認真總結2014年經濟工作,全麵部署2015年經濟工作,對經濟發展新常態做出係統性闡述。

專家點評:新常態是2014年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在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下,實現了穩中向好、穩中有進、穩中提質。新常態下,經濟結構將發生全麵深刻的變化,不斷優化升級。新常態下,更加注重穩增長和惠民生相互促進,更加注重建設生態文明,更加注重科技進步和全麵創新。“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的推進勢必拓展中國經濟發展的戰略空間和回旋餘地,並將帶動基礎建設等投資,從而對經濟穩定增長起到支撐作用。同時,也要看到,當前世界經濟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依然較多,中國經濟正處於深層次矛盾凸顯和“三期疊加”的關鍵時期,經濟社會發展麵臨不少困難和挑戰,要高度重視,妥善應對。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曹和平)

4 這一年,依法治國和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全麵推進

人民民主是中國共產黨始終高舉的旗幟。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製度化發展,發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這一年,隆重紀念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60周年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65周年,指出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動力源泉。2014年10月20日,十八屆四中全會召開,提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係,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總目標,繪製了“法治中國”的宏偉藍圖,明確了法治國家建設路線圖。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表決通過決定,將12月4日設立為國家憲法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