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還記得幾年前寫《林語堂大傳》的情景,那是經由一個炎熱的夏季寫成的。當在電腦上寫完最後一個字,我仿佛是大夢初醒,因為寫得太投入了,不知不覺用數月時間裏走完了林語堂漫長的一生。
本來,金宏達先生邀我寫這本《林語堂簡傳》,我並不打算接受。後來,之所以同意了,一是因為這個書名以前還沒出現過,二是因為愛讀“簡傳”的讀者可能會更多一些,三是堅信傳記寫作是一種心靈對語。
至今,我已出版了有關林語堂的著作八種,看到這些成果,一位老師曾對我說:“林語堂真夠幸運,這麼多年你一直如此用心地研究他。”我馬上糾正說:“不,真正幸運的是我,因為我從林語堂博士那裏受益匪淺,是他改變了我的人生態度。”
是的,從1995年做博士論文開始,我就一直與林語堂先生的著作為伴,我讀他的作品,是一本一本、一篇一篇、一頁一頁、一字一句,十多年來不能說已經了然於心,但可以說是相當熟悉了!我的書房中靠我最近的書架上,放著林語堂的全部著作,還有大量資料、照片,包括那尊叼著煙鬥、西裝革履的銅像。能與林語堂的精神同在,我感到充實、滿足、快樂和幸福,尤其是在這浮躁虛誇的時代!我喜歡反複誦讀林語堂一些美好的篇章,常陶醉於它的美妙和智慧之中,有時讀著讀著,淚水就會湧流而出,感動得泣不成聲。我不知道別人怎麼看,怎麼想,但在我,每當與林語堂的作品接觸,總像被磁石吸住似的,心靈就會變得異常的柔軟、純淨和美好,如同氣球不知不覺地向天宇飛翔一樣。從這個意義上說,林語堂在我的心中是聖潔、超然和光潤的。
寫這本簡傳也是如此,與其說是我在書寫林語堂,不如說是我在與他進行心靈的對語,更不如說是我在經由他的洗禮。林語堂一定有他的局限和錯誤,甚至有的可能還是致命的;但是,我總感覺他是個透明的人,是一個有個性和獨立意識的人,一個仁厚的君子,一個有大光的人,一個具有神秘色彩的謎底。妻子曾勸我說:“你已寫過一本《林語堂大傳》了,再寫傳記還有啥意思?”但我覺得,每次與林語堂先生對話,總會有新發現,都會不虛此行,都會得到靈魂的提升。
這本小書在許多方麵都離不開我以前的著作,但它是我用心寫成,是又一次向林語堂先生學習、致敬和感謝的機會!在十月金秋這個寶貴的長假裏,許多人一定與親朋好友出外遊玩,盡享大自然燦爛的美色;而我卻一人來到郊區我的新居寫作和修改本書,為林語堂,更為我自己,因為這樣的時刻是有幸福感的。
我的新居和舊居之間有一小時的路程,這幾天,妻子擔心我營養不足,自市內家中來為我做佳肴一次,提前做好後送過來又一次,她還不時地打電話問寒問暖。我把她的辛苦和關愛都寫進了這本小書,以細雨無聲的感念的方式。
現已是淩晨三點,我必須就此打住。借本書出版之機,再次感謝林語堂研究的前輩林太乙、萬平近、施建偉諸先生,感謝金宏達先生與出版社,因為我的寫作離不開他們的一份功勞。
2008年10月6日於北京回龍觀沐石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