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業務流程通暢,做“甩手掌櫃”(2)(3 / 3)

第五,從最重要的流程開始導入。所謂最重要的流程,指企業必然會用到的、使用頻率高的、與資金有關的流程。由於這些流程都是使用者常用的,即便不樂意,也要配合。當這種管理變革為使用者所接受時,其他流程在推廣時就會變得較為順利了。

第六,分階段逐步導入。在導入流程管理自動化的過程中,企業可以采用一次性導入和分階段逐步導入兩種方式。前者指將流程管理係統同時導入整個企業組織構架和業務流程中,在短時間內完成新舊係統的轉換,速度快、耗時短,給企業帶來的協調性、整合性的成效也會馬上呈現出來。

不過,在企業舊係統已全被摧毀,而新管理方式又未完全被員工所接受的情況下,企業在業務流程上一旦出現問題,將很難找到相應的補救措施,企業也將因此遭受巨大的損失。而分階段逐步導入方式則能及時、有效地處理流程管理在運行中出現的問題,不會給企業帶來很大的損失。

巧用“加減法”,實現業務流程優化

我們這裏將要探討的是ECRS這一流程優化工具。

ECRS中的四個字母分別指代Elimination(取消)、Combination(合並)、Rearrangement(重排)和Simplification(簡化)。ECRS指的是通過“取消—合並—重排—簡化”企業現有工作方法,持續改進企業的部門結構、工作流程、操作規程以及工作方法。

Elimination(取消):不管做什麼工作,首先要問一問:為何要做?可否不做?

首先,將所有沒有附加價值的部門、工作流程、操作規程及工作方法取消掉;

其次,盡量消除工作中的不規則性,如確定工具的固定存放處,並逐步形成習慣性機械動作。

Combination(合並):取消不了或不起作用時,則考慮合並,如幾個部門合並、幾個工作流程合並等。

Rearrangement(重排):根據需要對工作重新進行科學排序。

Simplification(簡化):簡化企業的部門結構、工作流程、操作規程及工作方法。

借助“瘦身法”,實現精巧管理

企業的管理網絡是由流程構成的,而企業按照既定機製自如運轉也是由流程推動的。在企業運營中,流程可謂無處不在,從企業並購到資本運作,從日常報銷到辦公用品領用,都遵循著一套各自的流程規範。

當企業處於最初的發展階段時,精巧的企業結構能使企業可以機動靈活地麵對激烈的市場競爭,企業流程也體現出“船小好掉頭”的靈活性和敏捷性。

但是,企業發展壯大後,規模上去了,效率卻下來了;員工增多了,服務卻差了;網點增多了,反應速度卻降低了……企業突然間變成了笨重的“胖子”,行動遲緩、力不從心。

所有這些問題的症結在於企業內部流程過於冗長、複雜。沒有給力的流程,自然也難有給力的執行。

冗長、複雜的流程耗費了太多時間,導致內耗嚴重、效率低下、人浮於事。以企業的營銷費用為例,從活動結束到款項到賬,整個報銷流程繁複無比,須層層審批,耗費很長時間才能完成。而且一旦出現問題,大家都互相推諉,無人擔責。

流程失控也是逐步形成的,慢慢從合理演化為不合理,從微小偏差逐步累積為大偏差,最終導致流程運轉不暢、執行效率低下。這就好比人變胖的過程,每天多吃一點兒,少運動一點兒,不知不覺間體重就上去了。當某天發現血壓、血脂高了,才驚覺這些來得如此突然。

流程失控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將簡單的事情複雜化。流程的日益繁雜讓企業養成了事事講流程、講規矩的大企業病,致使企業變得越來越笨重。這時,管理成了教條,製度成了桎梏,流程也成了“胖子”。因此,企業的當務之急就是進行“瘦身”。

企業要想成功實現業務流程“瘦身”,首先要消除認識誤區。要認識到流程是由很多環環相扣的有機部分組成的,這些部分可能對企業的發展有影響,不能說不要就不要,且其先後順序也不是能隨便調整的。否則,整個流程都無法順暢運轉。其次是要著眼於流程的整體關聯效應,而非某個環節來進行優化。

流程不同,其優化方式也應有所區別。有鑒於此,企業應該采用一套成熟的方法論,使企業在優化和改進流程上能有章可循,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這對剛開始這項工作的企業來說,尤為重要。

業務流程的運轉效率將會給企業的運營和市場競爭力帶來直接影響,而一旦流程實現“瘦身”,其運轉效率勢必大增,為企業的未來發展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