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的精髓(2 / 3)

事前溝通,是指開會的時間、地點、內容、座位安排、發言順序、準備材料、會議紀律、會後聚餐,這個行政辦要和與會人員提前確定好,不要等到大會召開的那一天,該來的人有幾個沒來、來了的人像無頭蒼蠅一樣無所適從、台上有人發言時台下有人在高聲喧嘩,那這就不叫開會,叫龍門陣了。

事中控製,第一是要做好記錄,會議不記錄,不如賣內褲。舉行會議,是一般是為了宣布重要事項、籌備重大項目、表彰先進集體、總結工作經驗、安排下一階段工作,這是凝聚團體智慧的時刻,如果會議上沒人做記錄,就容易造成智慧浪費以及會議安排無法考核。

事中控製的第二步,是要做好時間控製,開會的時間就那麼長,但是與會人的人有的有困難要反映、有的有工作要彙報、有的有方案要闡述、有的有任務要安排,怎麼讓說話的人,把應該說的東西準確、簡短地說完而又不占用別人說話的時間,這個真的非常重要。我自己有過幾次親身經曆,某位經理在彙報工作時,一個老總忽然就某個問題打斷了他的發言,然後那個老總再滔滔不絕的就這件事展開論述,結果呢,老總這一滔滔不絕就把其他經理的發言時間占用了,最後,這個具體的問題是解決了,但會議的目的沒有完全實現,整個公司的中層骨幹,白白陪老總坐了一個下午。

檔案證章管理、固定資產管理和部門工作協調這三個模塊的實際操作,我過往在其他的文章裏麵,有闡述過,這裏就不做贅述了。總而言之,文件起草要考慮政治性,該明說的明說,該暗示的暗示,切記冗長空泛,最好是點到為止。而合同管理這一塊,重要的是程序審核以及按部門按時間歸類存放,至於證章管理,關鍵是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和納稅憑證這三塊一般來說,除了資質提升外,證辦下來了,每年按期年審就是。

固定資產管理方麵,這個財務部有專門的報表,上門會注明資產的編號、類別、規格、型號、數量、價值、存放地點、折舊計提方法、使用年限和預計殘值。行政辦每年賬實核對一次,沒申購直接買的,補手續,閑置的協調調用,該報廢的報廢,該變賣的變賣,也就是了。

部門工作協調,這個很複雜,具體要按老總布置的工作來定,但是有一些具體的指標,比如各部門的用電量、辦公耗用的控製、崗位人員績效的考核(在某些公司本項工作會交由人事部門負責),這個是行政辦日常要抓緊的。

至於車輛管理,一個是定期保養、定期辦年審、保存好與汽車相關的各類證件(如行駛證),一方麵就是登記號車輛的油耗、曆程和派遣記錄。

下麵再說一說企業文化建設。

搞企業文化建設,要解決三個問題:1、思考老板要什麼?

2、思考員工要什麼?

3、思考公司的企業形象是什麼?

先來說老板要什麼?

創業初期的老板,要錢!那時他的眼中想看到的,是工資低、幹活強的員工,人傻錢多的顧客、一杯酒就能搞定的官員、月月都可以賒賬的供應商。那個時候,企業文化,在老板的心目中,無非就是“吃苦耐勞”四個字。

等到事業有所起色之後,老板會開始注重產品質量、員工素質和企業內控管理,因為他想把企業做強做大,那個時候老板思考的就是“怎麼樣多招些有用的自己人”,這時候,老板才會開始注意企業文化這種“軟競爭力”的作用,才會願意花錢搞些員工活動、任務完成激勵乃至辦份企業期刊來鼓舞士氣。這個時候,老板會開始注重招聘、培訓、績效考核、勞動合同、崗位架構規劃等人事管理領域,行政與人事的高度結合,也由此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