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集團對下控製:內部審計持續化(3 / 3)

3.具體操作措施

我們認為,必須完善審計委托關係,由集團統一履行對外部審計的注冊會計師的選擇權與委托權。

(1)對旗下上市公司,改革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審計委員會的成員構成,讓所有審計委員會委員都由獨立董事組成。完善獨立董事的選聘機製,為防止控股股東等內部人通過其控製下的董事會操縱獨立董事的任免,應由提名委員會推薦獨立董事名單,同時明確大股東和中小股東各自對獨立董事推薦的比例,對中小股東推薦的獨立董事采用大股東回避的表決製度,或采用累計投票辦法。審計委員會根據以下標準提名下一年對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報表進行審計的會計師事務所,包括:以前年度經審計的國有控股上市公司財務出現差錯的情況、該事務所在審計市場的執業質量記錄、接受相關部門的處罰情況等。審計費用支付標準參考以前年度審計收費情況並考慮下一年待審計的國有控股上市公司資產規模等因素後綜合確定,審計委員會根據上述標準選取的會計師事務所,應當在當年十月至十一期間,國有控股上市公司以臨時股東大會形式對審計委員會提名的事務所以及審計費用情況進行表決,表決時,大股東提名的獨立董事應該回避。通過審計聘任機製的改革將審計師的選擇和報酬支付權從公司管理當局手中移走,改變事務所在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審計中的被動局麵。

(2)對旗下非上市公司,統一由集團行使外部審計的選擇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企業或其控股(控製)子企業必須實施外部審計評價:企業年度經營業績和企業負責人任期經營業績審計評價;企業負責人任期屆滿或離任;企業的控股(控製)子企業當年淨資產變動幅度達到或超過其年初淨資產5%的;企業的控股(控製)子企業當年損益達到或超過100萬元的。除上述第五條規定外的控股(控製)子企業可由企業實施內部審計評價。企業年度經營業績審計評價中當年未列入外部審計評價的控股(控製)子企業其內部審計麵應不少於三分之一。

企業外部審計由集團統一組織,采用指定委托方式或項目招標方式確定實施審計評價的中介機構,具體審計評價工作由確定的中介機構組織實施。

當前,事務所輪換已經在一些企業集團全麵展開,為保證這一製度能夠產生預期效果,必須加強對事務所輪換過程的監督管理。由於集團實行事務所輪換主要是因某些具體情況所進行的定期自願輪換,對於采用招標方式確定輪換的事務所,一定要加強對招標過程中的監督管理,避免招標成為一種擺設,尤其要避免招標過程中的暗箱操作,使通過招標程序真正選擇到一批執業質量高、獨立性強的事務所。改革參加投標事務所的推薦方式,發揮審計委員會在推薦事務所過程中的作用,盡量避免管理當局推薦事務所。對於自願輪換事務所的情形,有兩點值得關注:①防止國有控股上市公司以輪換事務所之名,隨意更換事務所,加強對後任(後期接續)事務所的執業質量的監管。②防止事務所之間因為回避競爭而私下達成的互換彼此客戶的情況。

主要參考文獻

1.李心合,2007:內部控製:從財務報告導向到價值創造導向,《會計研究》第4期。

2.許新霞,2007:雙重委托代理下的治理策略與內部控製,《會計研究》第2期。

3.楊雄勝,2006:內部控製的性質與目標:來自演化經濟學的觀點,《會計研究》第1期。

4.王海林,2006:價值鏈內部控製模型研究,《會計研究》第2期。

5.楊雄勝,2005:內部控製理論研究新視野,《會計研究》第7期。

6.張硯,2005:內部控製曆史發展的組織演化研究,《會計研究》第2期。

7.李連華,2005:公司治理結構與內部控製的鏈接與互動,《會計研究》第2期。

8.周勤業,2005:美國內部控製信息披露的發展及其借鑒,《會計研究》第2期。

9.張諫忠,2005:內部控製自我評價在寶鋼的運用,《會計研究》第2期。

10.高一斌,2005:對加快推進內部會計控製建設若幹問題的思考,《會計研究》第2期。

11.鄭海英,2004:上市公司內部控製環境研究——兼論控股股東與社會公眾股東的權利失衡問題,《會計研究》第2期。

12.張先治,2004:基於投資者需求的上市公司內部控製實證分析,《會計研究》第12期。

13.朱榮恩,2004:關於企業內部會計控製應用效果的問卷調查,《會計研究》第10期。

14.楊有紅,2004:試論公司治理與內部控製的對接,《會計研究》第10期。

15.孟焰,2004:“企業內部控製與預算管理”專題研討會綜述,《會計研究》第8期。

16.貢華章,2004:中油集團內部控製探索與實踐,《會計研究》第8期。

17.程新生,2004:公司治理、內部控製、組織結構互動關係研究,《會計研究》第4期。

18.穀祺,2003:內部控製的三維係統觀,《會計研究》第11期。

19.田誌剛,2003:現代管理型會計信息係統的內部控製研究,《會計研究》第4期。

20.孟焰,2003:論企業會計主體間資金內部控製,《會計研究》第4期。

21.劉明輝,2002:內部控製的經濟學思考,《會計研究》第8期。

22.方紅星,2002:內部控製、審計與組織效率,《會計研究》第7期。

23.劉誌遠,2001:信息技術條件下的企業內部控製,《會計研究》第12期。

24.劉玉廷,2001:《內部會計控製規範》:新形勢下加強單位內部會計監督的裏程碑,《會計研究》第9期。

25.王棣華,2001:新經濟條件下企業內部控製問題探討,《會計研究》第8期。

26.張俊民,2001:企業內部會計控製目標構造及其分層設計,《會計研究》第5期。

27.南京大學會計學係課題組,2001:貨幣資金內部控製:中國企業的做法及思考《會計研究》第2期。

28.於增彪,2007:企業內部控製評價體係的構建——基於亞新科工業技術有限公司的案例研究《審計研究》第3期。

29.張硯,2007:內部控製理論研究的回顧與展望,《審計研究》第1期。

30.辛金國,2006:浙江省家族企業內部控製實證調查研究,《審計研究》第5期。

31.丁瑞玲,2005:從典型案例分析看企業內部控製環境建設的必要性,《審計研究》第5期。

32.鄧春華,2005:企業內部控製:現狀及發展建議,《審計研究》第3期。

33.孟焰,2004:從內部控製理論的發展看如何加強證券公司的內部控製,《審計研究》第3期。

34.陳關亭,2004:論上市公司內部控製的披露及其審核,《審計研究》第6期。

35.內部控製框架課題組編著,2009:《國有企業內部控製框架》,機械工業出版社。

36.安徽省會計學會編,2007:《會計管理機製探索與創新》,中國財經經濟出版社。

37.張國峰著,2007:《法律風險可以防範》,中國財經經濟出版社。

38.企業企業內部控製標準委員會秘書處(財政部會計司)編,2007:《內部控製理論研究與實戰》,中國財經經濟出版社。

39.(美)Treadawy委員會組織委員會製定、方紅星主譯,2008:《內部控製——整合框架》,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

40.(美)Treadawy委員會起組織委員會製定、張宜霞譯,2006:《企業風險管理:應用技術》,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

41.《企業內部控製基本規範》編寫組,2008:《內部控製基本規範》,經濟科學出版社。

42.陳誌軍著,2006:《母子公司管理控製研究》,經濟科學出版社。

43.耿雲江著,2008:《企業集團財務控製體係研究——基於財務戰略視角》,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

44.王君彩主編,2007:《財務管理與控製》,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45.於增彪等,2007:《企業集團財務控製係統研究》,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46.李連華編著,2008:《對子公司的控製》,大連出版社。

47.白萬鋼著,2008:《集團管控之一:財務管控》,中國發展出版社。

48.Akresh,A。,Statistical Sampling in Public Accounting,The CPA Journal 1980 July pp。20-26.

49.Ashton and P。R。Brown,Deive Modeling of Auditors'Internal Control Judgments:Replication and Extension,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Spring,1980),pp。269-277.

50.Ashton,and S。S。Kramer,Students as Surrogates in Behavioral Accounting Research:Some Evidence,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Spring,1980,pp。1-15)。

51.Bailey,A。D。,G。L。Duke,J。Gerlach,C。Ka,R。D。Meservy,and A。B。Whinston,TICOM and the Analysis of Internal Controls,The Accounting Review(April,1985),pp。186-201.

52.Bala v。Balachandran and Ram T S。Ramakrishnan,Internal Control and Ex-ternal Audit for Incentive Compensation Schedules,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Vol。18 Supplement 1980.

53.Barefield,R。M。,The Impact of Audit Frequency on the Quality of Internal Control(American Accounting Association,1975)。

54.Bedingfield,J。P。,The Current State of Statistical Sampling and Auditing,Journal of Accountancy(December,1975),pp。48-55.

55.Bodnar G。,Reliability Modeling of Internal Control Systems,The Accounting Review,October 1975:747-57.

56.Dennis Caplan,Internal Controls and the Detection of Management Fraud,Journal Accounting Research Vol。37 No。1 Spring 1999.

57.Donald R。Nichols,A Model of Auditors'Preliminary Evaluation of Internal Control from Audit Data,The Accounting Review Vol。LXII,No。1,Jan,1987.

58.Ferris,K。R。,and K。L。Tennant,An Investigation of the Impact of the Qualitative Nature of Compliance Errors on Internal Control Assessments,Auditing:A Journal of Practice and Theory(Spring,1984),pp。31-43.

59.Ge,Weili,and Sarah E。McVay,The Disclosure of Material Weakness in In-ternal Control after Sarbanes-Oxley Act,Accounting Horizons 2005 19(3):137-158.

60.Grimlund,R。A。,An Integration of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and Account Bal-ance Evidence,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Autumn,1982),pp。316-342.

61.Hamilton,R。E。,and W。F。Wright,Internal Control Judgments and Effects of Experience:Replications and Extensions,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Au-tumn,1982),pp。756-765.

62.Heather M。Hermanson,An Analysis of the Demand for Reporting on Internal Control,Accounting Horizons,Vol。14 No。3 September 2000:325-341.

後記

我與企業集團結下不解之緣,直接任職或提供服務已經走過十五個年頭了,且總是離不開如何進行集團財務管理與內部控製這個話題。但還未能寫出過一本專門針對集團管理與控製方麵的書。越是有一種內疚,越是不敢貿然下筆。盡管手中從來沒有停止過關注、關心和關切這一主題,不時地在收集資料、不停地在構思結構。

有這種思想,作為現實生活中的一個人來說,我知道是一個變動的兆頭。事實也真如此。其實,說起來是寫書,其實就是在交流中學習,在學習中總結,在總結中思考,在思考中記錄,在記錄中成型,在成型中完善。說老實話,這個過程,很難說是樂還是煩、是苦還是甜。人人都有一本難念的經,我的經比別人更難念一些。對誰去說?誰又能理解?其實,這個樂與煩、苦與甜的關係,如果與我過去在集團從事管理與控製的經曆相比,可能是另外一番滋味。不過,我依然是這樣理解實務中的內部控製使命的:“學會”拒絕終將給你帶來巨大的解脫,因此,你應該力爭對一切不屬於你有意識的平衡選擇之外的項目說“不”,這是“內部控製”的聖經啊。因為,盡管法律法規都是好意的,但是要把法律的精神輸入到集團上下自己的血液裏,就需要人、文化、程序、控製和強大的董事會,而這正是我們的使命所在,過程可能是痛苦的,但是結果卻可能讓人安慰一些。

有時候,當我從控製者的視角看,他們與被控製者始終是一個矛盾體。控製者常常有自己的不被人(包括領導)理解的煩惱。可是,不管你認為自己有多正當、有多規範,不管你認為自己的組織對“麻煩”的處理有多盡善盡美,都與被控製者無關。被控製者所要遵從的就是這樣一個角色,他們絕對不會站在你的立場上來講這個故事,他們隻會從自己的觀點來。看來,博弈的格局是長期存在的,隻不過我們需要一個有利於集團與各層各方員工共創共享的均衡態勢。

對我來說,在夫人的邊嘮叨邊幫忙整理資料、小孩的邊譏諷邊補救電腦文檔的特有氣氛中,斷斷續續地熬過了兩個春夏秋冬,這本書終於讓我寫完了。春花之際,我將打印文稿托付給了浙江省發展投資集團CFO朱明豔先生,他硬是幫我字裏行間都一一審讀,使得我在進一步的潤色工作前看到了很多富有價值的改進。

在今年的五一假期前後,又一次給這即將出生的“新生命”梳理一下,並寫下這篇短文,目的是讓我記住這本書帶給我的無法向人說清的苦難,記住在苦難中又唯一能安定我破碎了的靈魂的這本書。

我還要交待一下,如果說此專著還能多少有些價值,那是因為她凝結了我在實務界和理論界的許多良師益友以及文獻列出的眾多專家學者們的思想,正是他們的心血和智慧、貢獻和關心才使本書得以問世。

一本書的價值是由作者與讀者共同實現的。“集團內部控製——從理論基礎修煉到實戰提升”命題的提出,既是一個理論問題,更是一個實踐問題,我期待著讀者能產生共鳴與激蕩,共同致力於我們的集團內部控製事業。

王保平

200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