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城鄉統籌協調發展的財政政策研究
財經縱覽
作者:溫向軍
摘要:城鄉統籌協調發展是我黨長期執政,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普遍規律。根據地方城鄉統籌協調發展現狀,研究探索符合各地情況的促進城鄉統籌協調發展的戰略重點,促進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實現城鄉共同富裕。
關鍵詞:城鄉統籌;協調發展;財政政策;研究
城鄉統籌協調發展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要求,是加快落後地區的跨越式發展,縮小貧富差距的根本戰略選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作出判斷,我國已經進入了工業化中期,總體上已經達到了以工促農的發展階段,應實行工業反哺農業的政策,自覺地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積極地支持“三農”發展。實現城鄉統籌,就是逐步縮小城鄉差距,使農村和全國一起到2020年如期實現全麵小康的目標,進而實現城鄉一體化。
近年來,我國經濟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農業也取得了較大的發展。但城鄉關係失衡問題仍然十分突出,城鄉發展不協調、城鄉差距過大問題,不僅製約農村經濟的發展,而且製約地區經濟的快速增長。在推進城鄉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地方政府在經濟調控、市場監管、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等方麵發揮著關鍵作用,而財政是實現各級政府職能的調控手段和物質基礎。如何運用財政政策縮小城鄉差距、促進城鄉協調發展,是迫切需要加以研究解決的問題。
一、城鄉建設與發展中普遍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各地區穩妥做好農村和農業工作,先後製定了一係列相關的支農惠農政策,有力地促進了農民生產增收和農村個體經濟的高速發展。農業生產總量和農民生活質量得到較大提高。但是,從城鄉統籌和協調發展的方麵來看,仍還有著一些缺陷和不足。
(一)城鄉經濟發展不相協調。近年來,城鎮經濟保持高速發展,而農村地區經濟發展步伐較慢,規模較小,尤其是在城鄉居民收入總體水平得到快速提高的同時,城鄉居民之間的收入差距也在明顯擴大,城鄉差距大的矛盾未能得到根本改善。
(二)城鄉公共基礎設施差距在擴大。由於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主要靠政府投資,農村的路、水電氣、信息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基本上依靠村集體和農民投資,地方政府隻給予一定的資金補助。長期“城鄉分治”的資源配置方式致使農村公共產品供給嚴重短缺與滯後於城鎮地區,並且差距在不斷增大。
(三)城鄉地區的社會保障不平衡。農村地區的初級教育、基本養老和大病醫保等社會事業發展相對滯後,無法滿足農村社會快速發展的須要。同社會性基礎設施投入一樣,我國各城鎮在醫療衛生、教育文化、體育娛樂等公共資源投入上也實行向城市地區傾斜的政策。各級財政將多數公共衛生資源和公共教育資源優先投向城市,而廣大農村地區獲得的公共財政資金較少,無法滿足實際需求。
(四)資源要素向城市快速流動。由於近年來的城市建設飛速發展,促使大量土地、資金和勞動力快速向城市流動,而受現行的戶籍製度限製以及人為製約因素影響,農村勞動力可以進城務工,但不能隨便落戶進城,農民工隻有勞動的付出而沒有在城市享受勞動成果的權利,這也是我國當前階段普遍存在的痼疾。
二、推動統籌城鄉發展的有利條件
(一)產業間的關聯度加大。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經濟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產業之間發展的聯動性加大,一大批獨具特色的地方經濟已小有規模,產業協調發展的局麵初步形成,為實行統籌城鄉發展打下了夯實的物質基礎。
(二)城鄉之間逐步融合。農民離開本土,邁進城鎮的比重日益提高,農村務農人員已大麵積向第二第三產業轉移,農民年收入總量的大部分來自這兩個產業。城市帶動鄉村,鄉村服務城市的發展方式已初現端倪,為城鄉聯動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局麵。
三、改革現行財政體製的若幹建議
實現城鄉經濟社會的全麵統籌發展,財政作為政府管理經濟的職能部門,擔負著重要的責任。財政部門應提高管理水平,發揮職能作用,更好地為城鄉統籌發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