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完善城鄉市場體係
城鄉之間市場體係的建立要以破除地域限製為基礎,並且使城鄉之間建立一個自由流通,公平競爭的市場管理。要想做到這幾方麵就要首先打破傳統的戶籍關係,並且在土地製度管理、就業問題等方麵為農村地區開綠燈。就目前看來中國的戶籍管理製度,是農村土地製度和就業製度中最大的問題,所以要想打破戶籍製度最有效的方麵就是執行戶籍改革。
首先取消戶籍管理中對農業戶口和非農戶口的登記方法,要建立以身份證管理為基礎的居民居住地登記辦法。其次放寬農村戶口遷移製度,建立以公民住房和收入依據為主的管理辦法,使越來越多的農村戶口願意前往城市。消除城鎮居民社會福利製度的區別,尤其在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等方麵實現。在城鄉之間實行統一的城鎮居民補貼,並且使農民與居民能夠獲得同等待遇。
3.加快新型土地改革
在農村土地製度改革方麵,盡快實現城鄉統一的土地製度,一是農民對土地擁有完整的經營權和處置權,使農地產權明晰化、規範化;二是在此基礎上允許農戶將承包的土地轉包、轉讓、互換、入股和合作開發,以實現土地使用權的流轉;三是允許農村集體土地折股參與城鎮開發,以土地入股參與小城鎮建設的村、鄉農民有進入城鎮居住的優先權;針對農民手中的土地,要采取合理公平的方式進行開發和征用,要以不改變農民土地使用權為前提,為農戶進城以後提供良好的生存保障。在農民就業方麵要針對農民製定合理的就業門檻,並且在城市勞動市場中確保農民在勞動力市場上能夠獲得最為公正的發展機會。要促進農村富餘勞動力的資源整個,在社會資源優化上必須保障農民就要的合法性和規範性最大程度保護農民利益。
4.建立農村財務管理體製
要想在農村地區發展經濟,科學發展觀是基礎,要保證城鄉統籌方麵經濟發展的必然性。在發展過程中必須堅持多存少取得方針,使農業在發展上有足夠的資金給予支持。另外在收入分配上,要針對農村、的發展現狀進行有針對性的傾斜,要將扶貧標準作為首位,在增強財務轉接使用上將教育、文化、醫療衛生桌位漢族要發展方麵,尤其明確農村地區的公共教育事業的發展情況,針對農村的義務教育性質,將中央財政和地方性財政建立在事權責任的基礎上,並且建立中央財政投入重點,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都有重點的服務項目。
最後要加大政府的支農資金的規模和比例,新增加的財政收入要向農村傾斜,以支持農村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交通、供電、供水、通訊等公共設施建設;江河湖海的治理;封山育林、退耕還林、抑製水土流失等生態環境的改善;四是加大農業科技的開發與推廣的投入力度,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以適應市場的需要;五是建立農村社會保障體係、公共福利製度和農業自然災害的風險管理體係,以降低自然災害對農村經濟和農民生活的影響,使廣大農村盡快改變麵貌,實現農村經濟社會的全麵發展。
結束語
中國的城市化道路還需要不斷地探索,其道路並不是完全依照傳統的農村——城市的遷移模式,也並不是一定以城市一元取代農村的另一元。現階段二元化結構作為影響城市化進程的主要難題,必須將城鄉共同發展作為主要發展方向,幫助農村和城市的共同繁榮,使城市化進程進一步完善。(作者單位:廣西賀州市八步區委黨校)
參考文獻:
[1]王尤貴,李穎,李專.推進農村城鎮化促進農民收入快速增長[J].北京農業職業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2]王國敏.論農業產業組織的創新與發展[J].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4期
[3]張欣.江漪城市化進程中的二元社會結構問題[J].山東省農業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4]柳穎.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的城鄉戶籍製度改革[J].山東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