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一日一年”——在台灣最後的日子 一、 對甲骨學的全麵總結(2 / 2)

第二天上班,董作賓帶來一幅字,有一尺多長,兩寸多寬,上書四個朱紅甲骨字——“一日一生”,筆意蒼勁,古樸盎然。他交給田倩君說:“這是日本考古學家梅原末治先生寄來的,我當時就把它寫下了,後來我又寫了一大張(那張大的後來田在曆史博物館展覽會上看到,不如這個小張有神氣),這小的就送給你吧,我們要珍惜這四個字的深意!”稍停又說事太多了,得加緊幹活,不然“我們對不起安陽小屯那塊具有曆史性的寶藏”!說完就坐到自己的辦公桌前開始工作。

這一時期董作賓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對甲骨學進行全麵整理和總結,1955年寫出《甲骨學五十年》由《大陸雜誌》連載發表。1955年台北藝文印書館出版單行本。區區一本小冊子,引起學術界廣泛重視,被稱譽為“將不僅是過去研究的總報告,而更是今後研究甲骨學者的指程碑”,日本遠東文化中心特函請準其譯為英文發行。1954年發表《今日之甲骨學》、1956年發表《甲骨學前途之展望》、1959年發表《回顧甲骨文的六十年》、1960年發表《最近十年之甲骨學》、1961年發表《續甲骨年表》等一係列論著。

《續甲骨年表》是在1936年董作賓與胡厚宣編撰的《甲骨年表》基礎上,由董作賓和黃然偉增訂補編的。《甲骨年表》起自1899年,止於1936年,1936年以後就沒有了。《續甲骨年表》予以補充,起自1937年,止於1961年。《年表》分三項,紀年、記事、撰著,按時間的順序記載了甲骨文發現、發掘、流傳和研究情況,一目了然,極便於讀者對甲骨學曆史的了解。

在董作賓逝世後,經其學生嚴一萍整理編撰成《甲骨學六十年》,1965年由藝文印書館出版。有董作賓的原《甲骨學五十年》序、嚴一萍的序和後記,英譯本編輯瑣言。為了表示對董作賓的懷念和反映殷墟發掘的真實情況,書後附有董作賓傳略和殷墟發掘存真圖片四十五幅。還附有《甲骨年表》和《續甲骨年表》。

《甲骨學六十年》詳細敘述了甲骨文發現發掘的曆史,並對甲骨文出土的材料進行了總結,特別重要的是,作者高度概括、非常準確地以1928年殷墟科學發掘為界,將甲骨文研究劃分為前後兩個階段。前期的主要成就是甲骨文的字句考釋和通讀,後期的主要成就是甲骨文的分期斷代研究。在此基礎上精辟地提出今後甲骨文研究的方向,“一、甲骨資料之結集,二、綴合複原之功夫,三、索引工具之編製,四、 研究方法之確立。”因此,該書不僅是以往甲骨學研究的總結,也更是今後甲骨學研究的指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