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和詩(2 / 2)

寂似三冬雪,

清涼自在心。和果光法師《夜宿普化寺》一首方彭台懷夜色深,

客堂半掩門。

空身近星月,

素性遠世塵。

淨地聽晚經,

禪房待朝聞。

與師同悟道,

大夢竟無人。訪雲龍山興化禪寺

並拜見果光方丈有感程方平一古寺摩崖出北魏,

大佛深眸閱滄桑。

斑駁石階虔誠客,

方丈禪房翰墨香。

誦經不厭萬千遍,

點化眾生費思量。

用心悟道經累劫,

始有大覺顯靈光。二雲龍山頂興化寺,

東坡放鶴蘊詩情。

唐宋八家三父子,

融通莊禪心若冰。

未入佛門實弟子,

宦海沉浮魂不驚。

居高放眼觀天地,

筆下波瀾有神靈。三佛門書畫塵未染,

八大石濤品自高。

潛心諸藝可悟道,

虛空己見方逍遙。

心平大海輕身過,

欲生泰山肩上挑。

筆墨所寫奇妙境,

蘊含禪機去煩惱。二〇〇九年春觀果光大和尚書法集感賦馬奉信彭城雲龍山興化禪寺果光方丈,性溫文,擅詩書,明心慧質,浸淫古賢法帖,朝夕臨池,寒暑不輟,積學日深。今見其新梓書法集,稱羨不已,其書風靜穆儒雅、意淡韻清、超塵拔俗;真草隸篆,諸體兼備,殊不易也。感於斯,爰哦詩三章以賀之。

一雪飛長夜手嗬凍,

樂伴禪房燈光明。

筆應四時山景換,

癡心不改苦耘耕。二書道禪機一脈通,

來從學海悟真經。

端莊閑雅皆心畫,

滿紙雲煙見性靈。三天道酬勤非妄語,

學無遺力業能成。

叢林環顧善書者,

馳筆誰堪作雁行?

與興化寺果光方丈談書道有感程方平雲龍湖畔興化寺,

方丈禪房泛書香。

兼收眾家悟妙道,

寂寞傳燈心平常。

筆墨能載佛真諦,

至誠方識莠與良。

大道無言川印月,

殊途同歸多津梁①。

① 津梁:語出《國語》,意即在橋梁之上,便可接引而過,化解所有障礙,在此借用說明,悟通大道,經“書道”亦為一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