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創現代企業高層權力架構之具體舉措(1)(1 / 3)

第一節 選擇企業高層權力架構

企業高層權力架構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董事長製”,即由企業所有者全權負責;另一種是“總經理製”,即由職業經理人擔任總經理並全權負責。這兩種方式頗有一些類似西方國家的總統製和內閣製。

那麼,一個企業到底在什麼情況下實行董事長製,在什麼情況下實行總經理製呢?下麵我進行一個明確的說明。

第一,董事長製條件:根據中國企業的實際情況,實行董事長製必須符合兩個條件:1.企業為小型規模。就製造業而言,人員不超過500人,年產值在3000萬~1億元以下;2.企業所有者本人確實有一定的管理能力。這種判斷取決於幾方麵:首先,老板本人,比如企業的發展史證明其卓有能力,而且至少在未來十年內還有能力領導企業繼續成長;其次,董事會全體股東及全體中高層管理人員;最後,老板的家人。如果諸方麵的意見是一致的,那就證明該老板在一定時期內仍是企業最合適的領導人。一般而言,企業規模過小,不宜實行總經理製。因為規模過小,平常業務較少,高層管理人員工作量相對較少,職業經理人來了之後,反而會出現老板和職業經理人爭奪權力資源的現象。所以,對於小型企業而言,老板本人擔任總經理是最佳選項。

第二,總經理製條件:實行總經理製也必須符合兩大條件:1.企業處於大中型規模。就製造業而言,人員在500人以上,年產值在1億元以上。2.老板個人能力欠佳,且企業發展史證明,其已無法繼續領導企業走健康發展之路。對於此結論,老板個人、全體股東、企業中高層幹部以及老板家人已達成共識。以上僅僅是一般原則,並不適用於所有企業的所有情況。因為現實中既有小型企業一開始就引入職業經理人並獲得成功的案例,也有大型企業一直由所有者擔任總經理而成功的例子。

總體原則是:在中小型企業裏,當老板能力強時,應實行董事長製;在大中型企業裏,當老板能力弱時,就應該實行總經理製。在小型企業裏,如果老板能力弱時也可以實行總經理製;在大中型企業裏,如果老板能力強,也可以在一定時期內實現董事長製。但是,從長遠來看,在大中型企業裏,即便老板能力強,也不宜長期擔任總經理,原因在上一章中已經清楚地講過,這裏就不再贅述。

在筆者看來,在引進職業經理人之前,老板必須考慮兩個問題:

第一,是否真要引進職業經理人?如果自己確實有能力,完全沒有必要引進職業經理人,尤其是僅因工作太忙而需要找一個幫手,那麼內部提拔一個助理或秘書這類的純執行者就足夠了,所有決策都由自己來作。當然,所有錯誤也必須由自己來承擔。

第二,請一個怎樣的職業經理人?有兩種類型的職業經理人:一種是中庸型,一種是開拓型。中庸型職業經理人更多地注重人際關係、服從老板的旨意、繼承現有的管理模式;開拓型職業經理人則更多地注重改革現狀、事務的是非黑白、企業效率的迅速提升,甚至否定老板的主張和企業現有模式。

如果是成熟的大規模規範型企業,老板更多地希望維持現狀稍作改善,不想有大動蕩,可以使用中庸型職業經理人;如果是中小規模成長型企業,老板希望公司能夠進行脫胎換骨的改革進而迅速成長、發展壯大,那麼就采用開拓型職業經理人。老板不要害怕職業經理人“功高震主”,因為隻要所有權性質不變,企業的所有權永遠屬於老板,無論職業經理人取得多麼輝煌的業績,他的身份始終是受雇傭者,永遠不可能替代老板。如果職業經理人真能做到“功高震主”,那就表明他確實為企業創造了非凡的業績,奇跡般地創造了前所未有的銷售額和利潤。而這種結果的最大受益者不是別人,正是老板自己。

目前,中國商界有這樣一種說法:當代中國社會還沒有形成一套成熟的職業經理人管理體製,因此企業的權力中心仍然要由老板來掌控。事實上,如果每家企業都待形成了成熟的職業經理人管理體製後再去聘請職業經理人,那麼中國社會就永遠無法形成成熟的職業經理人管理體製,因為成熟的體製正是建立在大量的實踐探索基礎上的。

事實上,選擇管理機製、選定職業經理、唯一權力中心、明確職責歸屬、穩定職業經理等動作都隻是一種外在的表象,而決定這一切外表的內在因素隻有一個,那就是老板的個人心態。如果老板沒有一個良好的心態,那麼,上述一切動作的最終結果都等於零。

在以“老板自我為中心”的企業中,職業經理人大都如走馬燈般頻頻流動,縱然有少部分人能夠“生存下來”,那也隻是一些缺乏獨立人格、毫無血性的等閑之輩,不會給企業帶來任何正麵影響。在這種企業裏,老板永遠是主角,職業經理人永遠是配角。如果企業所有者暫時不想引進職業經理人,那麼,就必須由自己擔任總經理,自己承擔企業虧損和各種決策失誤的全部責任。如果一旦引進職業經理人,那麼,就必須以職業經理人為“權力中心”,讓職業經理人承擔全部責任的同時,也要賦予他完全對應的權力。決不能既引入一個“總經理”,同時自己又要“垂簾聽政”,把職業經理人當成一個傀儡皇帝。老板必須樹立起一種劉備聘諸葛亮的那種心態,請來諸葛亮後讓其完全按照其意誌來運作蜀國,而自己在很大程度上隻是配合諸葛亮的工作,讓諸葛亮唱主角,自己永遠甘於唱配角。隻有老板心態根本轉變,甘於當配角,甘於接受職業經理人功高震主,把職業經理人推到一線,企業才能夠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總經理製”。老板首先必須進行一場針對自己的“心理革命”,其內容就是讓職業經理人不再是實現老板意誌的工具,而是讓職業經理人完全按照現代企業科學管理模式來改造企業、運作企業、推動企業,在這個過程之中,職業經理人不再是老板的幫手,老板成了職業經理人的幫手。職業經理人永遠成不了資本所有者,無論他頭頂上的光環多麼輝煌都隻是工薪階層,相反,職業經理的功績越大、光環越強、貢獻越多,企業發展則越快、利潤則越多,實力則越強,老板何樂而不為之?為什麼一定要與職業經理人去爭奪那廉價的功勳榮耀和毫無實際意義的頭頂光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