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總經理頻繁更換深層次原因透視(1)(3 / 3)

中國企業中經常發生這樣一種狀況———老板有一天認識到自己的能力欠佳,決定聘請職業經理人,然而,一旦職業經理人真正進入企業擔任總經理,老板的“權力慣性”仍然會發揮作用,繼續對中層幹部安排工作,要他們這樣或那樣。而老板指令與職業經理人指令經常衝突矛盾,這時,公司形成了二元權力結構,讓所有中層幹部無所適從。隻要有了兩個以上權力中心,內鬥就是企業高層運作的主要內容,一切正常的工作程序、決策的執行及部門協調都會扭曲變形,無論是老板、職業經理人還是中層幹部,首先考慮的不再是純粹的工作本身,而是“鬥爭”。讓職業經理人離開,老板擔心自己無法建立起正規化企業管理體係;而把所有實權全部交給職業經理人,老板又不甘心完全退出。每到此時,職業經理人隻有兩個選擇:要麼長期甘當傀儡,要麼離開。

由於存在“二元權力結構”,老板的“權力幅射中心”總是傾向於覆蓋和同化職業經理人“權力幅射中心”。當兩個“權力幅射中心”發生衝突時,通常都是以後者妥協讓步為最終結局。職業經理人隻能長期“俯首甘為孺子牛”,否則,牌局無法進行下去,牌局潛規則就是如此。由於存在著這樣一個先天性的權力結構範式,中國職業經理人就麵臨一個先天的職場險境:一方麵,他們必須承載企業興衰沉浮的榮辱,必須承擔作為總經理對全公司經營管理結果的最終責任;另一方麵,他們又無法得到一個總經理必須擁有的權力資源和信息資源,而且,工作中往往被邊緣化。同時,企業裏所有的人都用一種挑剔的眼光尋找他們的弱點,並隨時將其無限放大。凡是因權力結構怪圈造成工作失誤,人們首先責難的是職業經理人,而不是老板。中國職業經理人的權力和責任是根本不對稱的。在這種權力結構範式中,職業經理人要想長久地生存,就必須扭曲人格、扭曲心靈、扭曲精神世界,否則,就隻有被這種權力結構怪圈排擠出局。中國封建王朝權力結構中的高級官員大都沒有自己的獨立意誌和價值觀念,往往會全麵扭曲自己的精神人格,有自己的獨立意誌和價值觀念的人大都在山林中隱遁。同樣,中國企業現階段病態的高層權力結構也會讓職業經理人扭曲精神人格,喪失自己獨立的意誌和價值觀。要麼選擇放棄自己的獨立意誌而附和老板權力輻射力,要麼選擇離開企業。當然,也可以選擇在兩者之間尋求妥協和折中,但是,這種妥協和折中既便成功,也必須靠原有精神人格一定程度上犧牲來交換。

職業經理人工作中時刻會麵臨兩大行事“基本原則”:

第一,資本意誌:擁有資本所有權的老板個人意誌,它是老板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的根本體現。

第二,科學理性:事物本身內在客觀機理的邏輯原則,它體現出一種實事求是、根據事物客觀規律行事的原則。